第四十六章 军议
��封信,谢先生在信中告诉本王,他已经说服了蜀州各大世家,他们同意与本王里应外合拿下剑门关。本王没有给谢先生回信,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听到这个消息,帐内众人皆是面面相觑。

  过了许久,年龄最大,也是最早归顺萧煜的博努颤颤巍巍地起身,双手拄拐,缓缓开口问道:“王爷是不放心蜀州诸公?”

  萧煜放下手中的长杆,坐在案几后的大椅上,微微摇头道:“不是信不过,是不划算。若是我们借助这些蜀州世家之手才能拿下剑门关,那么日后我们攻下整个蜀州之后,又该怎么面对这些蜀州世家?过河拆桥?那以后将无法面对江南世家,难道还让他们继续掌握蜀州大权?这一点本王不会同意,在坐诸位和西北将士恐怕也不会同意。”

  萧煜屈起食指轻轻敲击着青铜案几,发出清脆的声音,继续说道:“本王不想消灭世家,但也不想看到一群可以搅风搅雨的高门大阀,所以本王不打算依靠这些世家来夺取蜀州门户,以免被他们以功相挟。”

  说到这儿,萧煜的目光看向魏禁,“魏指挥使,将你的想法说一下。”

  魏禁应诺一声,继续道:“如果闽都督从剑门东面直接进阆中,取蜀地东南,是可以绕道攻击锦城的,但是这样一来有两点不利:一则纵深迂回,后方空虚。二则因为路途遥远,而兵贵神速,迟则生变,一旦镇守两湖的白莲教罗宗宪反应过来,派援兵自江陵逆流而上入蜀,那么整个局势就复杂了,而且我军若是深陷蜀州泥潭,粮草恐怕会难以为继,继而影响整个西北和草原局势。”还有一句话,魏禁没有说出口,那就是闽行本身有野心,想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兵力。所以他未必会全力以赴。

  魏禁此言又引起一阵低语。

  萧煜抬起手后,复归先前的寂静无声。

  萧煜问道:“既然阆中不通,那么本王大军又该如何绕过剑门关?”

  魏禁沉声道:“请王爷借地图一用。”

  萧煜一挥袖,将自己的案几和椅子向一旁移开。

  魏禁大步上前,拿起长杆在那副详尽第一的蜀州地图上重重一点,道:“这儿便是突破剑阁的关键所在。”

  阴平二字在地图上格外醒目。

  作为萧煜亲军左都督的林寒一直没有开口,此时他坐在萧煜左边第一把椅子上,皱眉道:“虽然阴平道人迹罕至,没有蜀军防守,但也根本没有可行之路,更何况是大军通过?”

  魏禁成竹在胸道:“我幼时随叔父游历蜀中,叔父曾言阴平道无人之地七百余里,是一条邪径,然只要五千兵卒,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走过这七百里无人之地,便可出剑阁西里,去锦城三百余里。”

  林寒不为所动,眼神锐利如鹰隼,继续问道:“即便走过了七百里阴平又能如何?五千兵卒人困马乏,既无援兵,也无粮草,几乎身陷死地,又如何去进逼锦城?”

  魏禁平静回答道:“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军必定回救涪城,王爷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军不撤,涪城空虚,以我西北甲士之战力定能一攻而下,有涪城为依仗,进可直逼锦城门户绵竹,退则可截断剑阁守军退路,则死地变为活地。”

  林寒还要说话,萧煜抬起手打断了他,然后缓缓说道:“兵戈之事,不仅是粮草、兵卒、将领,还要看人心,涪城守军对敌我双方都至关重要。因为,一旦涪城城失守,偷越阴平道的五千甲士就有了喘息之地,进而可直取锦城。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