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你战我战
��了。

  李东阳走到最前方,面色从容,行礼如仪地道:“臣李东阳叩见吾皇万岁!”

  顿了一顿,有关太皇太后病逝的事他没有提,毕竟丧礼已毕,朝堂上现在剑拔弩张的,他这一边一问候,皇上那边就得答,配着这气氛不伦不类地。做为托孤老臣,三朝元老,少不得一会儿得去后宫祭拜灵位的。

  正德皇帝迫不及待地道:“爱卿请起,快快请起,爱卿一路劳顿,真是辛苦了。朕现在正有一件难决,李爱卿是内阁首辅,还望爱卿能为朕分忧解难。”

  正德这话一出口,李东阳顿觉一道道目光自左右向他射来,眼睛微微一闪,只见右边焦芳、杨廷和、王华、杨一清目光灼灼地正瞪着他,再往左一看,张彩、曹元、刘宇等人也不错眼珠地紧盯着他,身后……

  如果那些目光是箭,李东阳将是一支最伟大的箭靶。李东阳长长吸了口气,躬身道:“老臣刚刚回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请皇上垂询便是。”

  正德将双方的冲突重复了一遍,然后说道:“李卿,你是三朝元老、先帝托孤重臣,老成持成、威望卓著,你看朕该怎么办?”

  李东阳略一沉吟,不理左右那道道目光,拱手说道:“皇上,所谓无风不起浪,满朝文武各执已见,事情恐怕不会是空穴来风那么简单。今日时辰已晚,依老臣之见,不妨于明日宣召威国公、刘公公和机要大员,当面说清楚的好。”

  一件大事,做为一个臣子,你精心筹备,再三盘算,哪怕准备了多少年,能否成功,可能只在皇帝一念之间,君王的无尚权力,决定了这条游戏规则就是如此,现在皇上被百官冲击的情绪已在激动之中,给他一个缓冲,他可以静下心来,也更容易思索、更容易接受意见。

  昔日三位托孤老臣,刘健、谢迁全都倒了,只有李东阳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他的从政风格与那两位截然不同。百官逼宫,要杀八虎时,他是内阁里唯一一个建议流放而不杀地人,就因为这,激进的刘健、谢迁被驱逐,刘瑾却没动他。

  现在百官之争已经逼得皇帝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他就没有必要现在表明态度了,杨、刘二人在皇帝心中的位置远非他可以相比的。他现在表态,皇帝仍然不过是把二人召来质询,不会因为他一句话就把刘瑾下了大狱,既然如此,莫不如保持中立,立场超然,随机应变地机会才多些。

  要想河边不湿鞋,永远离河两三尺。这棵政坛长青树深谙左右逢源之理,倒不是他不辨是非,而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政治斗争手段谨小慎微,预留余地。这也不是生来就有的本事,也是在一次次政争中逐渐形成地。

  正德最希望就此息事宁人。一笔揭过,可是见李东阳也这么说,不禁失望地坐回椅上,沉思片刻道:“明日。内阁、大九卿、小九卿,及督察院、十三道御使、六科一众官员,于中和殿开午朝会。退朝!李卿,随朕到乾清宫去。”

  群臣俯首:“恭送陛下!”

  正德一言不发,默默离开宝座,杨廷和等人虽然急欲上前与李东阳攀谈,可是张彩等人虎视耽耽地,李东阳既然没有明确表态站在他们一边。必然用其用意,在皇帝即将单独召见之前与他交谈,不免会贻人话柄,所以他们只是望了李东阳一眼,便默默退出了大殿。

  张彩等人眼看着李东阳向后殿走去,彼此对视一眼,立即心急火燎地出了大殿,急着去给刘瑾送信。宫中讲究礼仪。不得奔跑快行。这些官儿拉着架子一步三摇,心中却急如油煎。刚刚出了午门。他们就提起袍裾,一溜小跑地奔向自已的官轿,直奔刘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