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贾府公子 第97章 献策之论
�剩下二爷等5人,还有那个可怜算命先生宋献策。

  “这位宝二爷,今儿要不是有你仗义主持公道,献策这条贱命恐怕是要留在津门的了,大恩不言谢了。”但见宋献策上前朝二爷拱手作揖,连声感恩。

  二爷是质朴淳厚之人,见那算命先生三十多岁了跛着腿云游四方,此刻虽是有些狼狈,但其面对二爷这等豪贵,还有周倩这样冷狠的番子时却能不卑不吭,不媚无畏,淡然应对,倒也有些傲骨,还有些书剑飘零的洒脱,二爷不禁心生好感。又见到术士宋献策身穿一套发白、残破的长衫,显然是一个落魄秀才,二爷顿时想到金陵的穷酸秀才老爸,不禁眼圈一红,鼻头发酸。

  “宋先生,咱们今儿萍水相逢,也算有缘,如今天寒地冻的,先生这身单衣已残破不堪,宝玉这件外套还算暖和,可助先生御春寒,送给你做个留念吧。”二爷诚恳地说,随即将身上的御寒外套脱了下来,并亲手替他披上。

  “宝二爷,这……如何使得!如此大恩,献策如何受得起啊!”宋献策感动地哽噎不已,忙作推辞。

  “一件寒衣而已,宋先生何必推辞呢,呵呵,宋先生现在的情状倒让宝玉联想到一位父执,他的脾气亦如先生一般固执、坚持,可惜苦读了二十多年的诗书,至今还是功名无望。”二爷叹息道。

  见宝二爷确是真心真意,并非可怜施舍,于是宋献策也就不再推辞了,内心却是感慨万分,也没想到宝二爷把他视同父执一般来看待。

  随后,二爷见宋献策的行当已经被衙差践踏得稀巴烂,这些可是他云游四方讨生活的家当,于是让茗烟拿了六两银子给他重新购置行当。宋献策见二爷一片赤子之心,于是也就收下了。

  “先生,这津门恐怕是不便继续呆下去的了,我等一离开,那帮衙差必定会回来招先生出气,先生学识渊博,精通术数,擅长于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不如到京师发展,京师是天子脚下,倒也算是太平之地,宝玉也可以常去向先生请教术数。”二爷出言邀请同行。

  宋献策也觉得津门不是其久留之地,于是爽快答应同行。二爷见其答应,也是欢喜异常,即让茗烟与宋献策同骑,沿着官道,直奔京师而来。

  “先生饱读诗书,学问精深,先前为何不参加会试,考取功名呀。”路上,二爷了解到宋献策也曾参加过乡试,考取秀才资格,于是好奇地问道。

  “呵呵,朝廷选士,先是乡试,紧接是会试,过了会试,还有廷试,最后才观政候选,层层筛选,严格之至。献策一介寒门,又无人举荐,要取得功名,岂是容易之事,唉,岁月蹉跎,转眼不惑,一事无成,只好转学偏门讨生活。学有所成,悲哀莫过于报国无门啊!”宋献策感慨万千。

  “先生身居底层,位卑不忘忧国,拳拳报国之心着实令人敬佩,如今天下乱起,那些依靠功名当了大官却不为国不为君不为天下苍生尽心尽力的人倒是应该受到惩处。先生,朝廷选士如此严格,可为何当国家有事时,报效之人却不多见呢?”二爷想到当日后金兵临城下,京师危急,皇上号召天下勤王时,却只有几个省份组织勤王之师,援救京师,感到十分不解。

  宋献策见到宝二爷年纪轻轻,却能勤学好思,颔首赞许地多看了这位豪贵公子几眼,随后肃容道:“本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制科难得忠义之人,一旦君父有难,皆各思自保。那些新考得功名的人认为,其功名实非容易,二十年寒窗辛苦,才博得一纱帽上头。功名刚得,一事未成,岂会有为忠义赴死之理?而那一班旧任老臣则这样认为,自己官居极品,亦非容易。二十年仕途小心,方得到这地位,皇恩普照,大臣非止一人,自己一人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