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七章 开朗
�手。含蓄文化嘛,没必要搞得那么夸张肉麻。

  指挥家应该也是审时度势的,独自享受了两分多钟,在发现掌声有点维持不住的时候再向作曲家致意。

  杨景行再起身,微微前后鞠躬干。两个大学生可能是觉得做作,稍微闪开点别被牵连,还偷笑。

  眼看又要不行了,指挥家示意乐团起立,请首席们出列,握手。

  行行行,没有功劳有苦劳,听众们就再赏点吧,已经当起看客的女大学生又拍几下。

  作曲研究生还没坐下,稍微朝杨景行这边移半步了跟女朋友和刘苗分享:“发现没,带观众进入自己的音乐,让他们越来越投入越来越沉醉……作曲家的幸福。”

  刘苗有点尴尬地点头。

  “你好……”夏雪隔壁的中年男人也找作曲家握个手:“谢谢,好作品!”

  杨景行也:“谢谢。”

  中年人男人又鼓励:“第一次在这个厅看到这种盛况,我是老乐迷。”

  杨景行再:“谢谢。”

  可指挥是真没办法了,主持人就上台,感叹感谢一大通,自吹互吹明示暗示一大堆,目的其实就是:“请大家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

  听众们并没依依不舍,其实在主持人的晚安说出来之前就有些人离开座位了。老乐迷再跟杨景行聊一聊,显得对行业动态有一些了解,遗憾不能去浦海听柏林爱乐的现场,也提醒作曲家回应别人的招呼。

  还蛮多听众向作曲家挥个手投个笑,不过杨景行得去前面感谢了,总不能等人家过来,但是叫两个姑娘原地等候。

  专家教授们的说法也是“激动人心盛况空前”,热烈握手互相感谢。处长作曲家很高兴看到年轻人对民乐的理解这么深刻,说如果自己的作品是一株花开几枝的梅庄,那么第二交响曲就是一座有奇石有清泉的花园。

  领导都能这么谦逊,大家更得大方拿出对作品的看法。

  杨景行当然得感谢所有人,但最有感触的好像还是:“听众特别有耐心,我也算初来乍到其实有点没底,现在很感动很受鼓舞。”

  是呀,大家都深有体会,从一开始的平平常常甚至漫不经心到最后的如痴如醉甚至情不自禁,是比持久掌声好一百倍的肯定。领导都要严肃讲话号召了,大家在庆祝恭喜之外更要思考和研究,文艺工作者该怎么样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真是心潮澎湃呀,除了作曲家也得感谢指挥感谢演奏家们呀,大家一起去吧。秦世贵倒比杨景行还记着两个大学生,看看有一群中音学生再帮忙招呼,还是不太放心:“叫过来?”

  杨景行摇头:“不用。”

  观众和演员在后台胜利会师,场面喜庆热闹得真该敲锣打鼓。座谈会、专题研讨会、课题研究、下一轮演出、特聘还客座……都要提上日程了。

  作曲家只是一小部分因素,再说杨景行可没时间去欣赏指挥家的书法艺术了,就斗胆:“吴指挥,我今天还有点事要办,下次再来感谢您……”

  “我一高兴给忘记了。”秦世贵出面打圆场:“景行的好朋友还在等他……”

  都看到了,作曲家的朋友也是来捧场的嘛,指挥还得说声感谢呢。可是去前面一看,厅里已经没人了,应该是去出去了。

  一群人又继续往外面庆祝,可到外头十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