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同文学堂(第一更,求月票!)
p;“这位先生何以出此言!”

  一位年愈50、鬓须花白的长者脸上全是不满之状,这不是在他们不识字吗?

  “既然识字,难道就没看告示所列报名条件之第一项?需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敢问先生,今年高寿?”

  青年语中带着恭意,可那语气却全是轻蔑之状。

  “岂有此理,圣人云……”

  不待那人把话完,那青年看着众人大声道。

  “非本校勒其年龄,而是因本校所授者皆为西学,若考试不过者,非但需退还学校,我校亦将其学业不精上告北洋衙门,请衙门革其功名……”

  青年的这话刚一出,原本还在排队的那些三四十岁的,欲借学堂免费食宿留于津门访友拜师的落榜士子纷纷离开队列,虽他们大都对此颇有微词,但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革去功名?”

  人群中的赵士亮听着这句话时,那眉头只是微微一抬,然后便没有了旁的念头,他只是通过县试、府试的童生罢了,甚至那学业也于两年前因家境不济断了下来,又有何功名?在这里学西学,想来也是不错,将来进了洋行,至少再不用为生计担心。

  实际上,仍然留于校门外等候的青年以及少年,大都抱着相似的念头,当他们在校外等待着时候,在教务科内,先前那个轰走了几百名士子的李青扬,这会却正在那里准备着一会的报名登记,待五天的报名结束之后,方才会进行入学考试。

  而入学考试的试题并不复杂,实际上只有一篇文章,作一篇文章对于的那些童生、秀才来并不复杂,但于学校来,却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筛选出能够接受西洋知识的学生,或许于外人看来,同文学堂如京师、天津的同文馆一般培养的是通译,以供洋行之用。作为统监府教育部的官员,李青扬却清楚,无论是天津同文学堂,亦或是设立于其它各通商口岸的同文学堂,都是作为东亚同文学院的预科。

  是大学的预备学校,原本按大人的计划,除去东亚同文学院之外,还要设立东亚理工学院,不过因为师资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最终只是于东亚同文学院下设理工系。而学院一率从国内招生。而之所以于国内各通商口岸创办规模大不等的同文学校。即是通过一年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英语、数学以及初知自然科技,再择其优者送入同文学院。

  十几天后,待到赵士亮再次来到同文学校,进入教务科的时候,在他前面还有十几人正在登计,而负责登记的正是那日于校外轰去数百士子的青年。

  “你的成绩是甲下。”

  边边打开手中的文件,李青扬开始了详细的明。

  “这个成绩还算不错,文章作的这么好。若是再习上几年,没准你能中榜也不一定,怎么不继续读下去了?”

  “回先生话,家中贫寒……”

  很平常的理由,李青扬头,又接着问道:

  “你,今年几岁啦”

  这时他有些明知故问了,在他面前的表格上写的有年龄:

  “十四岁……”

  赵士亮声回答道,这还是虚岁。听到这里李青扬一下子做出了很为难的样子:

  “这就有难办了,你年龄不够啊!”

  按规定要十五岁以上的。李青扬倒是没有刻决为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