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华之万东(第一更,求月票!)
�现时,转身的瞬间唐浩然的唇角微扬,这正是自己欲唤醒的,不仅仅只是民族主义那么简单……一个帝国的构成从来不可能是一个民族!
这个帝国将是依据对文明的认同构成,正如同中国古代一般,自己所梦想的,不正是以中华思想为核心的“东亚文明”的振兴吗?
想要重现中国昔日的辉煌并不仅仅只是发展科技,同样重要的是找回失落的中华文明,一个完全西化、甚至失去传统文明的中国,有可能做为东亚的领导者吗?有可能作为东亚文明的领导者,进而同西洋文明对抗吗?
无论是对传统妥协的功利思想也罢,亦或是后世的教训,无不在告诉唐浩然一个事实——传统文明是不可抛弃的,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文明,哪怕中国有真的富强了,那也不过是别人的文化延伸,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已经毫无意义,正如后世那个世界上人数最多,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缺乏民族的归属感一般。除去身份证、学籍、简历这类东西上的两个字外,还能有什么能够让其想起自己的民族,他们甚至嘲讽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明,追捧着所谓的现代,所谓的西方,而那恰正是一个民族的悲剧——文明的灭亡,而文明的消亡才是真正的灭亡,那个在世界历史中曾经强盛一时的文明,千年不倒的民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都变成了神话,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源,还是一个民族吗?
心思沉着,唐浩然看着身边的韩彻与李涵,只是身上的汉服,便让他们义无反顾的割下了头上的辫子,这种骨血中对传统、对文明的认同,是刻入他们骨血之中的,自己想要推翻满清,就理应将驱使这种文明观以及民族观,进而令其为已用,而不是高唱着无人能懂,亦无人能解的革命。
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精英以及百姓来说,他们能够理解驱逐鞑靼、匡复中华的道理,但却无法理解革命,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其时代自身的局限。
“大中华思想!”
念叨着这个词,想到这个词语背后贮藏的无尽潜力,唐浩然又想到了另一个人,自己的另一个学生,现在,他也应该快到仁川了吧!
(1:明清之际,华夏陆沉,一批明朝遗民流亡海外,他们使用永历年号,即是对正统的承认。今日思来,数百年孤忠如此,怕也是举世之罕见了。)(未完待续)
这个帝国将是依据对文明的认同构成,正如同中国古代一般,自己所梦想的,不正是以中华思想为核心的“东亚文明”的振兴吗?
想要重现中国昔日的辉煌并不仅仅只是发展科技,同样重要的是找回失落的中华文明,一个完全西化、甚至失去传统文明的中国,有可能做为东亚的领导者吗?有可能作为东亚文明的领导者,进而同西洋文明对抗吗?
无论是对传统妥协的功利思想也罢,亦或是后世的教训,无不在告诉唐浩然一个事实——传统文明是不可抛弃的,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文明,哪怕中国有真的富强了,那也不过是别人的文化延伸,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已经毫无意义,正如后世那个世界上人数最多,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缺乏民族的归属感一般。除去身份证、学籍、简历这类东西上的两个字外,还能有什么能够让其想起自己的民族,他们甚至嘲讽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明,追捧着所谓的现代,所谓的西方,而那恰正是一个民族的悲剧——文明的灭亡,而文明的消亡才是真正的灭亡,那个在世界历史中曾经强盛一时的文明,千年不倒的民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都变成了神话,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源,还是一个民族吗?
心思沉着,唐浩然看着身边的韩彻与李涵,只是身上的汉服,便让他们义无反顾的割下了头上的辫子,这种骨血中对传统、对文明的认同,是刻入他们骨血之中的,自己想要推翻满清,就理应将驱使这种文明观以及民族观,进而令其为已用,而不是高唱着无人能懂,亦无人能解的革命。
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精英以及百姓来说,他们能够理解驱逐鞑靼、匡复中华的道理,但却无法理解革命,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其时代自身的局限。
“大中华思想!”
念叨着这个词,想到这个词语背后贮藏的无尽潜力,唐浩然又想到了另一个人,自己的另一个学生,现在,他也应该快到仁川了吧!
(1:明清之际,华夏陆沉,一批明朝遗民流亡海外,他们使用永历年号,即是对正统的承认。今日思来,数百年孤忠如此,怕也是举世之罕见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