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守则【清歌一片】_分节阅读_5
��话,把它们作为我新生活的贺辞。你去告诉妙阳夫人,这个地方不用再保留了。从今往后,我再不会踏入一步。”
“公主,那个人……他是谁?”
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听见身后那男子这样问自己,声音微颤。
她转头,看着他笑了起来,明艳不可方物。
“那个人,不是你。你知道这点就够了。”
***
步效远看见那个身影再次从昏暗中出现。她正被侍女簇拥着,朝着那辆马车走了过去。
这一次,她没再戴着斗篷的帽,微微侧头的时候,借了灯笼照下的光,他终于看清了她的脸,还是那光洁的额,纤巧的鼻,骄傲的下巴,只是她低垂的眼睑睫翼处,为什么却仿佛隐隐有泪光在闪动?
步效远的心像什么重重击打了下,下意识地往前走了一步。他离她已经很近了,只要他发出哪怕是再轻的一点响动,或者她再微微偏过头来,她就能看到他了。但是他却只能僵硬在那里,而她也始终没有偏过头来。
步效远终于眨了下自己已经睁得有些发酸的眼,睁开眼时,她已经踩着车夫的膝上了马车,消失不见了。
马车没再停留,立刻朝着城北的方向去了。
步效远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经追着马车跑了出去。
这个时候的大街上,夜游的人大多已散去归家,所以马车驶得很快。于是那些还在路上游荡的,便都看见了这样一幕景象:一个年轻人,一路狂奔地追着他前面几十步距离之外的一辆华盖马车,一车一人先后地消失在了前方浓重的迷离夜色之中。
又是一个夜半狂追香车的登徒子。天子脚下,繁华之地,最不缺的就是这样孟浪的登徒子。
看见的人这样摇头叹息。
步效远一路狂奔,不知道疲累,更不知道自己已经这样奔跑了多久,最后,他终于缓下了脚步,停了下来,眼睁睁地看着那辆载着她的马车驶入了一道高高的围墙里,然后,那扇宽阔的拱形朱漆铜钉大门也终于在他面前紧紧地关闭了。
那里,是他再也不能靠近的接近了这个帝国无上权力中心的太宁宫外西门。
步效远俯身弯着腰,抬头盯着那扇紧闭的门和高高的围墙,大口地喘息着,额头上的热汗密密地涌了出来,一滴滴地溅落在了地上。
***
天和五年。
元宵过后,春色就遍布帝都的郊野,暖气充盈了晴空。大街之上,宝马长嘶激扬,巷尾院落,杏花开满了锦绣的枝头。
帝都的百姓们从年后开始,茶余饭后就多了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关于女皇陛下最宠爱的女儿,昌平公主的婚事。
按照中昭的习俗,女子十八便已成年,应当寻夫觅嫁了。但这位生在天家的女儿,年后已是十九了,虽早早就开府独居,至今却仍未定下驸马。驸马人选必定是逃不出王、萧、端木这当朝的三大望族的,这谁都知道。但是就在朝野坊巷纷纷猜测最后到底会花落谁家之时,如今却突然又多了个变数。北夏的世子元炬,带了迤逦的车马,装载了宝刀明珠,年后就带了国书入了帝都,请求女皇陛下将昌平公主下嫁于他,两国永结秦晋之好。于是这场驸马之争更加引人注目了。坊间有好事者甚至在赌坊里暗中对此坐庄下注,一时热闹非凡。
作者有话要说::-(,呼了口气,蘅美人下
“公主,那个人……他是谁?”
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听见身后那男子这样问自己,声音微颤。
她转头,看着他笑了起来,明艳不可方物。
“那个人,不是你。你知道这点就够了。”
***
步效远看见那个身影再次从昏暗中出现。她正被侍女簇拥着,朝着那辆马车走了过去。
这一次,她没再戴着斗篷的帽,微微侧头的时候,借了灯笼照下的光,他终于看清了她的脸,还是那光洁的额,纤巧的鼻,骄傲的下巴,只是她低垂的眼睑睫翼处,为什么却仿佛隐隐有泪光在闪动?
步效远的心像什么重重击打了下,下意识地往前走了一步。他离她已经很近了,只要他发出哪怕是再轻的一点响动,或者她再微微偏过头来,她就能看到他了。但是他却只能僵硬在那里,而她也始终没有偏过头来。
步效远终于眨了下自己已经睁得有些发酸的眼,睁开眼时,她已经踩着车夫的膝上了马车,消失不见了。
马车没再停留,立刻朝着城北的方向去了。
步效远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经追着马车跑了出去。
这个时候的大街上,夜游的人大多已散去归家,所以马车驶得很快。于是那些还在路上游荡的,便都看见了这样一幕景象:一个年轻人,一路狂奔地追着他前面几十步距离之外的一辆华盖马车,一车一人先后地消失在了前方浓重的迷离夜色之中。
又是一个夜半狂追香车的登徒子。天子脚下,繁华之地,最不缺的就是这样孟浪的登徒子。
看见的人这样摇头叹息。
步效远一路狂奔,不知道疲累,更不知道自己已经这样奔跑了多久,最后,他终于缓下了脚步,停了下来,眼睁睁地看着那辆载着她的马车驶入了一道高高的围墙里,然后,那扇宽阔的拱形朱漆铜钉大门也终于在他面前紧紧地关闭了。
那里,是他再也不能靠近的接近了这个帝国无上权力中心的太宁宫外西门。
步效远俯身弯着腰,抬头盯着那扇紧闭的门和高高的围墙,大口地喘息着,额头上的热汗密密地涌了出来,一滴滴地溅落在了地上。
***
天和五年。
元宵过后,春色就遍布帝都的郊野,暖气充盈了晴空。大街之上,宝马长嘶激扬,巷尾院落,杏花开满了锦绣的枝头。
帝都的百姓们从年后开始,茶余饭后就多了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关于女皇陛下最宠爱的女儿,昌平公主的婚事。
按照中昭的习俗,女子十八便已成年,应当寻夫觅嫁了。但这位生在天家的女儿,年后已是十九了,虽早早就开府独居,至今却仍未定下驸马。驸马人选必定是逃不出王、萧、端木这当朝的三大望族的,这谁都知道。但是就在朝野坊巷纷纷猜测最后到底会花落谁家之时,如今却突然又多了个变数。北夏的世子元炬,带了迤逦的车马,装载了宝刀明珠,年后就带了国书入了帝都,请求女皇陛下将昌平公主下嫁于他,两国永结秦晋之好。于是这场驸马之争更加引人注目了。坊间有好事者甚至在赌坊里暗中对此坐庄下注,一时热闹非凡。
作者有话要说::-(,呼了口气,蘅美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