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使用武器——炮(下)
br />
96式重加农炮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威力的6英寸陆军大炮,发射普通弹丸射程比意大利150mm加农炮与美军的155mm加农炮都远,此外弹丸最重,比现在的155mm底排弹丸还重,只有日本海军的98式155mm加农炮才性能超过96式150mm重加农炮,海军的155mm加农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但都是舰炮或海岸炮,战争期间应该从未进行过地面机动炮击。
96式150mm重加农炮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战纪录只有一次,那是在巴丹要塞总攻中有2门96式150mm重加农炮参与了炮击,至于其他炮击纪录都发生在中国战场。不过该型火炮最大规模运用是1948年,当时毛子把从关东军军火库收缴上来的要塞式96重加24门借给了解放军,这是国军根本无法抗衡的毁灭性炮击力量,东北战场国军很快土崩瓦解。
96式150mm重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7860.0mm(l52.7)
重量:24314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7to+35.0度
弹丸重量:50.2kg
弹丸初速:860m/sec
最大射程:26200m
九六式240mm重榴弹炮
摧毁敌对要塞防御工事用途的攻城重炮,装备常设步兵师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的攻城重炮兵中队,在太平洋战场也只在总攻巴丹要塞之战动用过,至于中国战场运用的较多
96式240mm重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40mm
炮管长:5782.0mm(l24)
重量:带护盾37562kg
配用弹种:爆破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to+65.0度
弹丸重量:185kg
弹丸初速:530m/sec
最大射程:16000m
九八式320mm臼炮
攻城大炮,主要装备臼炮兵联队与独立臼炮兵联队,用于近迫攻击坚固要塞或摧毁障碍物,在各个战场上都有使用
98式320mm臼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320mm
炮管:有底盘棒式稳定器
重量:含弹1215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榴弹
火炮俯仰角:固定+45度
弹丸重量:300kg
弹丸初速:110m/sec
最大射程:1100m
五式100mm重加农炮
5式100mm重加农炮是陆军根据海军100mm驱逐舰主炮制造的远程加农炮,主要目的是想获得一种大威力的反坦克炮,所以这种炮主要用途不是压制地面,而是反坦克,这种炮也是战争末期日军几种重型炮战车的主炮,在3000米距离上能击毁当时盟军任意型号的重型坦克,压制地面�
96式150mm重加农炮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战纪录只有一次,那是在巴丹要塞总攻中有2门96式150mm重加农炮参与了炮击,至于其他炮击纪录都发生在中国战场。不过该型火炮最大规模运用是1948年,当时毛子把从关东军军火库收缴上来的要塞式96重加24门借给了解放军,这是国军根本无法抗衡的毁灭性炮击力量,东北战场国军很快土崩瓦解。
96式150mm重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7860.0mm(l52.7)
重量:24314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7to+35.0度
弹丸重量:50.2kg
弹丸初速:860m/sec
最大射程:26200m
九六式240mm重榴弹炮
摧毁敌对要塞防御工事用途的攻城重炮,装备常设步兵师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的攻城重炮兵中队,在太平洋战场也只在总攻巴丹要塞之战动用过,至于中国战场运用的较多
96式240mm重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40mm
炮管长:5782.0mm(l24)
重量:带护盾37562kg
配用弹种:爆破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to+65.0度
弹丸重量:185kg
弹丸初速:530m/sec
最大射程:16000m
九八式320mm臼炮
攻城大炮,主要装备臼炮兵联队与独立臼炮兵联队,用于近迫攻击坚固要塞或摧毁障碍物,在各个战场上都有使用
98式320mm臼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320mm
炮管:有底盘棒式稳定器
重量:含弹1215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榴弹
火炮俯仰角:固定+45度
弹丸重量:300kg
弹丸初速:110m/sec
最大射程:1100m
五式100mm重加农炮
5式100mm重加农炮是陆军根据海军100mm驱逐舰主炮制造的远程加农炮,主要目的是想获得一种大威力的反坦克炮,所以这种炮主要用途不是压制地面,而是反坦克,这种炮也是战争末期日军几种重型炮战车的主炮,在3000米距离上能击毁当时盟军任意型号的重型坦克,压制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