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
emsp;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有的将领,如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腿布悬吊下城出走。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由于船少人多,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

  因乌龙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燕子矶南)的“文天祥”鱼雷快艇中队(4艘)也于112日夜驰去大通,12月13日拂晓,日军山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日海军舰艇通过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日军第16师团一部亦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国军队官兵被日海军及第16师团的火力和舰艇的冲撞所杀伤。宪兵副司令萧山令即死于半渡之中。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过长江,正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至江北的中国军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参战部队

  中国方面

  第2军团(第41、第48师)

  第66军(第159、第160师)

  第71军(第87师);师长孙元良,德械部队,时为中国最精锐部队

  第72军(第88师);师长王敬久,德械部队,gmd精锐军

  第74军(第51、第58师)

  第78军(第36师)

  第83军(第154、第156师);军长叶肇、副军长邓龙光

  教导总队(第103、第112师);队长桂永清

  宪兵部队三个团

  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

  副司令——罗卓英

  约10余万人

  日本方面

  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军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构成。此外,还有通信部队、铁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兵站部队等。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中将朝香宫鸠彦王

  第三师团先遣队-联队长:陆军大佐鹰森孝

  第九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吉住良辅

  第十六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中岛今朝吾

  山田支队(第十三师团一部)-歩兵第百三旅团长:陆军少将山田栴二

  第十军-司令官:陆军中将柳川平助

  第六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谷寿夫

  第十八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牛岛贞雄

  第百十四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末松茂治

  国崎支队(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