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参考史料
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52页)。所以平型关战斗,八路军伏击的是两路对进的日军小部队!两路日军同时进入包围圈而遭八路军分别包围,其中较弱的一路被全歼,另一路则遭重创。

  据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一书(1967年5月25日,由中央公论社印行)第13卷第120页记载:“驻灵邱日军第21旅团部接到第21联队天雨变冷,急需补给的报告,命第21联队辎重队(大行李队)以马50匹、大车70辆,满载衣服、粮食、弹药,由灵邱西行平型关。此一辎重队系由第12中队第3小队长高桥义夫少尉率领,有辎重兵15人,特务兵70人护卫;辎重队前,则有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乘司令部小型木炭汽车同行……此一时刻,新庄淳中佐所率领之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由矢岛俊彦大尉率领第2中队176人,乘日产卡车50辆在前,中西次第八少佐率第3中队30辆卡车在后,自关沟向东出发。新庄淳则乘卡车与兵站要员6人、士兵15人,走在队伍最前头(车队总共有81辆卡车)。此两支本非战斗部队——由灵邱向西开平型关的辎重队,及由关沟向东开灵邱的汽车队,均于25日10时以后,进入第115师的埋伏陷阱。……”

  因此进入伏击圈的日军,是从两个入口来的,分属两个部队!一个是从平型关返回灵邱的第6兵站汽车队,明确有记载的是新庄淳及与其同乘卡车的随从人员共22人,和矢岛俊彦大尉率领的第2中队176人,共计198人。那么,中西次第八少佐的第3中队有多少人呢?从其乘坐30辆卡车推断,著名学者杨奎松认为有110人左右。那么,这路日军应超过300人,计乘81辆汽车,从西向东进入八路军伏击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新庄淳中佐;第二个是携带大批弹药,衣物,粮食等物资从灵邱向平型关前线支援的步兵第21联队辎重部队(大行李队),86人,70辆大车,由桥本顺正中佐率领。两路日军都是作为指挥官的中佐走在前面,因而这2名中佐战斗中都是首当其冲被击毙。

  桥本顺正这路日军在雨后湿滑的小道上行动不便,大车无法行走,日军纷纷下马推车,这时,八路军发动猛烈袭击。据日本原《每日新闻》随军记者益川所著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在《丸》杂志上连载)记载:“林彪的部队在通路两侧的山崖上等待埋伏,攻击发起后手榴弹步枪齐发,无武装但多乘马的大行李首先遭到痛击全部溃灭。桥本参谋,高桥少尉等指挥卫队奋力迎战,结果全员战死。”

  桥本这一路大行李队的日军86人被全部击毙,问题是这个21联队的“大行李”,据某些人考证,大行李是日军一个独立单位,相当于兵站(日军旅团才有兵站,联队只有大行李),编制约100人,主要是后勤文职人员。那这样桥本顺正这一路日军就有近200人而不是86人。但据网友“萨苏”等考证,这个“大行李”的人员日本史料中称为“荷物”,带有污辱性,不应该指日军。我认为,根据日本史料称,在平型关遭到伏击的,除日军外,还有随行的300多名进行后勤运输的朝鲜劳工(二战中日军普遍使用朝鲜劳工作后勤运输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的历次战役中均有提及),日军战史也称桥本这路日军有民夫,且没有配备武器(《滨田联队史》,第97-106页)。还有些人认为该路日军只有15名辎重兵赶70辆大车不可能,疑为150人之误,著名学者杨奎松也持这一观点。但上面已经解释清楚,赶车的应为朝鲜劳工。加上这300多朝鲜劳工,此路日军人员应有400多人,全部被击毙。照朱德、彭德怀次日给南京蒋介石的电报,就是:“另有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均被我完全包围,死不缴枪,故全部打死”(《朱彭关于平型关战役大捷致南京大元帅蒋电》,1937年9月26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廿五)3081)。

  对于新庄这路从平型关方向前来的日军,显然出乎115师预料。我们也可以从当时指挥作战的八路军115师686团的团长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