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桐薪鸣灶
; 尤其是古玉,玉质本身经过多年的氧化、钙化、风化腐蚀等等,远不如普通的玉器坚硬,被沸水一煮,也会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杨康自幼蒙杨崇轩教导,学过有些清洗古玉的手法,配置一些简单的清洗液,然后用清水浸泡就可以。

  没多久,那几块玉器就已经放在了桌子上,辨别了一下子年代,杨康可以肯定,这几样东西都是清代的,工艺普通,玉料也不算好,应该都是民间之物。

  用一块干净的毛巾擦去水渍后,他就找了一个丝绸袋子装起来,等着过几天,卖给老王,也可以卖个几万块钱,他对于收藏这样的玉器没有兴趣。

  等着把玉器收拾好,杨康面对那个被人嘲笑成“棺材板”的东西,却是有些无奈。

  这是一张古琴,而且还是名琴。

  他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怀疑了,摸到之后,太阴宝鉴宝气冲天而起,比他想象中还要浓郁的多,只是可惜,不知道什么缘故,如今被泥污得严重。

  想想,杨康还是拿着毛巾,决定先把它擦一下子。

  换了三块干毛巾,他才算把那张古琴上面的泥污拭擦干净,这种东西,他也不敢轻易沾水,唯恐坏了古琴。

  但是等着把泥污拭擦干净之后,杨康却惊讶的发现,这古琴似乎并不像原本看到的那么破旧,被拭擦干净过后的木质虽然看起来还是黑黝黝的带着一点紫光,但是,却透着一种淡淡的光泽,而且坚硬异常。

  他又找来一块毛巾,把这张古琴再次拭擦,却是越擦越是光亮。在那块古琴的表面,有着一些花纹,看着像是龟纹,杨康知道,这是鹿角灰漆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的断漆纹。

  有经验的鉴定师,能够从断漆纹上面判断木器的年代,因此,木器上面的断漆纹作假,那是屡见不鲜。

  古琴的背面,古琴略宽的那一面,有些四个篆刻小字——桐薪鸣灶?

  传说中的焦尾琴啊,四大名琴之一,居然被人误以为是棺材板?想到这里,杨康不仅苦笑,再想想自己手中那幅《东京风华录》,明明是真迹,不也被人当作是高仿品?

  师爷说的没错,在古玩一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哪里说的清楚?

  就像这张古琴,他用太阴宝鉴鉴定它是真的,但是,别人如何知道?如果他想要出手,买家自然也会质疑,然后找鉴定师鉴定。

  可是,鉴定师又以什么来判断,它就一定是真的?

  想到这里,杨康呆呆出神,他知道,在金银器、瓷器上面,可以用“碳十四”来断定年代,可是,字画等物,自今为止,还是没法子准确的断代的。

  就算能够断代,也未必就是真迹,比如被吴白一把火烧掉的苏东坡《赤壁赋》。他们都知道,那确实是宋代之物,可是他们没法子证明。

  就像他知道这古琴是真的,就是焦尾,可是,他怎么对人说,他又不是鉴定师?

  好吧,就算是鉴定师,那又怎么了?别人一样会质疑。杨康一直认为,在高明的鉴定师,也一样存在打眼的可能性。

  “我当年把绿萝卖掉,如今却机缘巧合得到这张古琴,也算是缘分,明天我去找老钱配上琴弦,没事我自己抚琴玩玩吧!”杨康想到这里,不仅笑了起来,如果是不准备出售的东西,真的假的,何必那么执著?

  这么一想,他倒是豁然开朗起来,收拾好那张琴,小心的放在工作台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