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
交子这个东西,一开始是商人想出来的东西。

  由于货贸兴盛,在北宋初年的时候,就有一些商人开了类似早期银行的‘交子铺户’,用这种凭证来方便巨款的交接。

  而随着富商的数量增多,铺户的体制越来越明晰,参与使用交子这一现金凭证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是想拿交子提钱,是要手续的,大概用在百分之三上下。

  这既然有利可图,官府的人自然要插手。

  到了天圣元年,成都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再然后官交子发行,严禁其他民间商人再仿造代券。

  可问题在于,到了宋神宗,也就是一百年前左右的时候,这发行额就越来越混乱了。

  原因就在于军交不出来了。

  宋金夏三国各种拉扯提防,边防军备就是坐地吞钱的主儿,一旦开战各种耗更是跟无底洞似的,也正因如此,这交子就被派上了用场,开始超额再超额的发行。

  好不容易自然形成的货币体系,就这么说垮就垮了。

  到了五十年前,这交子因为严重贬值的缘故,终于被停止了发行。

  可是商人的买卖还是得做,大面额的钱还是不方便携带。

  于是朝廷改‘交子’为‘钱引’,除了四川、福建、浙江、湖广四地沿用‘交子’以外,其他地方再换货币,试图扭转这个局面。

  那么市面上,就一共有铜钱、金、银、交子、钱引这五样东西流通,而且钱引因为自身设计的问题,还在不断地把事情搞大。

  “用钱引用银锭,能有什么区别?!”旁边的老臣听不下去了,冷声训斥道:“今天叫你过来面圣,是问你为什么钱不值钱,你提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做什么?绕了半天圈子也没说到实处,不懂就直接退下,不要耽误时间!”

  辛弃疾认出了他身上的正二品补子,相当礼貌地行了个礼,斯文道:“要不,您过来指导一二,微臣这就退下?”

  那人一滞,更生了几分怒意。

  这朝中真要有人能给出个合理的解释,还轮得着把这毛都没长齐的辛承学拎出来?

  赵构瞥了那人一眼,皱眉道:“你很懂?那你拿根粉笔过去?”

  “臣……臣不敢。”

  “去不去?你这就不是耽误时间了?”

  “臣……臣知错了……”

  第110章高能

  其实除了那五种之外,还有大量的会子、关子、铁钱、甚至是茶引、盐引,都是市面流通的货币。

  辛弃疾在临国的主要支付手段,是刷二维码,用来购买书籍和临粮企业开设的各种便利店里的商品。

  除了扫二维码以外,只有纸币和铜钱两种交易方式,其中铜钱最为麻烦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使用这个了。

  而当他回到临安城小住的时候,不仅要备着一贯一贯的钱,还要留意不同商铺交易用的五花八门的货币。

  买小物件还好说,若真要买些贵重的东西,支付手段要商量半天才能确定。

  “而如今市面上流通最广的钱引,根据微臣的观察,有以下几个原因。”

  辛弃疾转过身去,在黑板上下意识地写了个简体字,他顿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