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征俄税
间问题而已!

  你说的不错,如今国内暗流汹涌,咱们想要稳固基础,这征俄税,也是无奈之举呐!

  国外的银行,是个不错的事物,欧美已经有了纸币的流通,金银数量不足,咱们只能用纸钞来代替金银,这里面的弯弯绕,你们暂时可能想不清楚,但这事儿有其必要性,征俄之后经济才是咱们要首要面对的大问题,学习西方的经济学,你们也要抓紧呐!”

  就内政来说,杨猛面前的三人算是高手,但就经济来说,这三人差的还远,士农工商的排位,让大清朝廷没几个熟悉经济的高手,士兵一月十两几十两的俸禄,各地民壮一月几两银子的薪酬,看似不多但汇总到一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如今杨猛的小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银钱数量的不足,军队与各处工地发放的银票,还是缺乏可信度的,这征俄税,倒是一个提高纸钞公信力的好手段。

  “颜卿,三爷既然提出来了,必然有其可行性,此事咱们再问一问明湖,再做决断不迟!

  三爷,您的谋划或许可行,但如此大的征税数目,怕是会引起巨大的反弹,大范围的征税,咱们杨家的势力势必要牵扯其中,没有各地的支持,咱们也征不上如此厚重的税赋,此事还是需要三思的。”

  徐子渭打断了正要开口质疑的岑毓英,他与岑毓英还有所不同,对于杨三爷的谋划,徐子渭大多是没有异议的,只要杨三爷提出来了,必然有解决的办法,作为幕僚,指出可能遇到的问题才是正理。

  “好!计长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征税的多少不是问题,这手段才是大问题,何人征税,才是关键!

  你们说,何人征税呐?”

  赞许的看了徐子渭一眼,杨猛也点出了征俄税的关键之处。

  “三爷,可是要利用暗流?”

  有了杨猛的提示,四十亿的征税数量,被三人暂时忽略了,就在徐子渭和岑毓英考量何人征税的时候,李秀成也开了口。

  “嘶……”

  听了李秀成的点拨,徐子渭先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事儿阴毒啊!三爷这是要掘人祖坟啊!

  “暗流?”

  岑毓英的阅历终是不比大了他一轮还多、半生都沉浸于官场的徐子渭,听了李秀成的话之后,他多少还是有些懵懂的。

  “哼哼!老子的墙根,就是那么好挖的?暗流属谁,你们三人心里也大概有数儿了吧?此事,有几分的胜算?”

  杨猛阴冷的笑了一下,这事儿也算是恰逢其会,征俄、暗流、银钱、税赋,搅在了一起,就是一个可以坑杀无数人的无底洞。

  如今新国大体的架构都出来了,虽说还欠缺几分火候,但有些事儿总是不以人力而变得,暗流的出现,比杨猛想象的早了一些,而他们开始勾结海外,才是杨猛真正忌惮的东西,一旦让他们成了气候,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杨猛是阴谋家,抢占先机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么做虽说将来要杀得人多了一些,但胜在干净。

  暗流所属的都是读书人,而作为大清中坚力量的读书人,数量未免多了一些,这部分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官场不需要这么多的‘人才’,再者说了,他们读的那些书,对做官行政,也没多大用处,千里为官只为财,这样的人,杨猛不需要,未来的国度也不需要。

  做工他们不屑,理财他们不会,学技术他们不成,做官固然是他们的期许,但他们没有相应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