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节 微服(2)
农。

  丰收了,但粮食价格却下跌了,因此,农民到手的钱还不如寻常年景。

  遇到灾害了,收成不好,粮价高涨,农民买不起粮食和种子,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最终破产。

  在整个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在这个难题上想破了脑袋,费劲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刘德当然不可能超过那些一个个闪耀于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名字。

  不过,刘德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因此,他看的更远。

  在充分吸收了历代政治家的思想后,在经过前世十几年的锤炼,刘德此时隐约已经找到了一条能最大限度的缓解此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安慰道:“老人家也不用难过,圣天子时刻都关注着天下苍生的疾苦,已经在着手准备处理谷贱伤农的事情,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真的?”老农眼睛都瞪出来了,但汉家天子的信誉还是杠杠的,因此他立即就欢喜的道:“真是这样的话,老汉就放心了,圣天子果然还是向着我们的啊!”

  刘德听了却是有些感伤。

  生活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永远都是支撑着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脊梁。

  但从古至今,真正将农民的疾苦与百姓的生活放在心里的统治者却是很少很少的。

  就像后世,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究竟几人真的将人民放在心里?

  就像如今,便宜老爹的心思恐怕更多的是在关东诸侯而不是百姓身上,就是刘德自己,做这个事情,大半也是为了给自己刷声望,并未真的将百姓疾苦视为自己疾苦!

  但是底层的老百姓,却一直都将高层的统治者视为自己的救世主,直到统治者的信誉耗尽,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被欺压被欺骗。

  “将这个事情好好办好吧!”刘德想着,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还未请教老丈贵姓?”刘德拱手问道。

  “贱名不足入尊耳!”老农洒脱的笑道:“只不过贵人想知道,那老汉也不敢隐瞒,贱姓何,世代都居住在这关中……”

  告别了何姓老农,刘德在张汤的陪伴下,又走访了几户农家。

  看到的情况,有好有坏。

  但家境最好的农户家庭,也不过是家里有耕牛,加之劳动力多,因此多了些存粮。

  而家境差的人家,则是惨到了极点。

  譬如说一户农家,丈夫服徭役之时,受了重伤,回来后勉强养好身子,却落下了残疾,从此家中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也亏得那户人家的妻子颇为勤勉,含辛茹苦的将三子两女拉扯大了,但,家里却是家徒四壁,还欠下了一千多钱的债务,一般来说,农民一旦欠债是很难还清的,迟早要沦为他人的佃农或者奴仆。

  刘德实在看不过眼,兼之从后世带来的习惯,因此,他命人取来了一千多枚铜钱,交给那农妇,让其还清债务。

  那户人家自然是感恩戴德,一个劲的磕头,甚至那农妇还有意将其幼女送给刘德,只是被刘德拒绝了。

  出了那户人家,刘德的心情颇为沉重。

  要知道这里是关中,天子脚下,历代汉家天子都很勤勉的收买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