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迷局之遐思
/>
或许察觉到了罗根的不自然,或许只是有意回避年轻人的亲密举动,弗里克将目光转向舞台,但交谈并没有就此中止。他以德语轻缓地问道:“暂时远离了前线,元帅是否对自己的人生作了新的规划?”
说到自己的人生,罗根心中的迷茫恐怕更甚于爱情观。尽管失去了空军总司令的职位,但他至今并不后悔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抉择——他坚信,若是希姆莱及其党羽当权,德国的灾难只会来得更加深重。
在足足四五分钟的时间里,罗根只是盯着舞台上穿着传统服装的演员们,末了,他回答道:“我站在十字路口,等着星光的指引”
半分钟之后,弗里克平静地说:“星光只在夜间出现”
隔了基本相同的时间,罗根说:“黑夜已经到来了吧”
弗里克不紧不慢地说道:“是的夜幕下,人们正在迷失方向”
罗根将自己长久的好奇与疑惑全部凝结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里:“在您看来……谁能为我们指路?”
“某人”弗里克给出了一个看起来不是答案的答案——某人,也就是说答案确实存在着。
罗根醍醐灌顶一般想到了鲁道夫赫斯,当今的内阁总理和国社党领袖。从一文不名的副元首到国家的内政首脑,他无疑是军政之争的意外获益者,但如果说这一切就能够满足他的**,那么历史上的赫斯恐怕不会有出走英伦的惊世之举。再者,赫斯一直被盟军关押到了987年并最终自缢而死,试想一下,在格局已然稳固的情况下,盟军如何会将一个神志有问题的人严密关押近半个世纪?
“您相信‘使命说’吗?”弗里克反过来问。
“使命?”罗根想了一会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不是么?”
“有些人注定为国家和民族而生,就像是德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元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弗里克刻意压低了声音,由于自上而下的影响,在如今的德国,“元首”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盖世太保”虽然遭到看]书就~来o了彻底的改组,但秘密警察的职责却没有消失,几个月来,已经有不少人因为政治原因被抓进监狱。当然了,他们被扣上的罪名要么是“叛国”,要么是“散播谣言”,绝不会有人仅仅因为“怀旧”而被关押。
听到弗里克说出这句话来,罗根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推测:如果说德国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那么最大的推力便来自于毫无军权的“政府执行者”——鲁道夫赫斯当初元首意外暴毙,若不是希姆莱出于自身的巨大野心而谋求高位,若不是陆军元帅们因为战事发展而心生不满,赫斯理应成为这个帝国的新任元首,享受至高无上的地位
想到这里,罗根愈发觉得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勃劳希奇为首的军队将领选择赫斯作为过渡政府的总理,确实最大限度地减弱了来自党卫队的阻力,甚至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武装党卫队的精锐作战部队,并将国社党和党卫队的规模大幅缩减,但他们在做出决定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来巨大的隐患——也许当初勃劳希奇等人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没有给予赫斯分毫的军权,内政外交事务也是以多人组成的“国家政治委员会”进行决策,但越是如此,赫斯越不会心甘情愿地呆在现有的位置上
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一出充斥着阴谋与杀戮的剧目已经从黑暗中露出了端倪。毫无疑问,不论是哪一方最终赢得胜利,这个过程都将是血腥而残暴的,几个月前的那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但罗根并没有初上战场时的心惊肉跳之感,他更关心的是这场变革所带来的后果,以及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说到自己的人生,罗根心中的迷茫恐怕更甚于爱情观。尽管失去了空军总司令的职位,但他至今并不后悔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抉择——他坚信,若是希姆莱及其党羽当权,德国的灾难只会来得更加深重。
在足足四五分钟的时间里,罗根只是盯着舞台上穿着传统服装的演员们,末了,他回答道:“我站在十字路口,等着星光的指引”
半分钟之后,弗里克平静地说:“星光只在夜间出现”
隔了基本相同的时间,罗根说:“黑夜已经到来了吧”
弗里克不紧不慢地说道:“是的夜幕下,人们正在迷失方向”
罗根将自己长久的好奇与疑惑全部凝结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里:“在您看来……谁能为我们指路?”
“某人”弗里克给出了一个看起来不是答案的答案——某人,也就是说答案确实存在着。
罗根醍醐灌顶一般想到了鲁道夫赫斯,当今的内阁总理和国社党领袖。从一文不名的副元首到国家的内政首脑,他无疑是军政之争的意外获益者,但如果说这一切就能够满足他的**,那么历史上的赫斯恐怕不会有出走英伦的惊世之举。再者,赫斯一直被盟军关押到了987年并最终自缢而死,试想一下,在格局已然稳固的情况下,盟军如何会将一个神志有问题的人严密关押近半个世纪?
“您相信‘使命说’吗?”弗里克反过来问。
“使命?”罗根想了一会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不是么?”
“有些人注定为国家和民族而生,就像是德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元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弗里克刻意压低了声音,由于自上而下的影响,在如今的德国,“元首”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盖世太保”虽然遭到看]书就~来o了彻底的改组,但秘密警察的职责却没有消失,几个月来,已经有不少人因为政治原因被抓进监狱。当然了,他们被扣上的罪名要么是“叛国”,要么是“散播谣言”,绝不会有人仅仅因为“怀旧”而被关押。
听到弗里克说出这句话来,罗根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推测:如果说德国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那么最大的推力便来自于毫无军权的“政府执行者”——鲁道夫赫斯当初元首意外暴毙,若不是希姆莱出于自身的巨大野心而谋求高位,若不是陆军元帅们因为战事发展而心生不满,赫斯理应成为这个帝国的新任元首,享受至高无上的地位
想到这里,罗根愈发觉得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勃劳希奇为首的军队将领选择赫斯作为过渡政府的总理,确实最大限度地减弱了来自党卫队的阻力,甚至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武装党卫队的精锐作战部队,并将国社党和党卫队的规模大幅缩减,但他们在做出决定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来巨大的隐患——也许当初勃劳希奇等人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没有给予赫斯分毫的军权,内政外交事务也是以多人组成的“国家政治委员会”进行决策,但越是如此,赫斯越不会心甘情愿地呆在现有的位置上
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一出充斥着阴谋与杀戮的剧目已经从黑暗中露出了端倪。毫无疑问,不论是哪一方最终赢得胜利,这个过程都将是血腥而残暴的,几个月前的那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但罗根并没有初上战场时的心惊肉跳之感,他更关心的是这场变革所带来的后果,以及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