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初闻喜讯
emsp; 刘继业手中自然有一系列面粉厂的数据;虽然他自从东渡日本后厂子的经营便交给了刘继嗣等人,长时间只是知道面粉厂的概况,但是他自从回国后便一直很关心工厂,甚至把它看作自己发展工业的奠基并在空闲时间内恶补了很多经营方面的知识,也仔细看过了工厂的一系列数据。如今看到工厂获利,销路也好,自然很是开心。

  “看贵店的规模,一个月定是要消耗不少面粉吧,这丰宝牌面粉若是比平常面粉贵七分的话,贵店的成本怕是也要高上不少吧?”

  掌柜竖起大拇指赞道:“客官不愧是经商的,确是如此!这面粉好归好确实贵,不过口感不错也吸引了更多食客,所以就算贵些也只能咬咬牙了。”

  刘继业点头表示理解,却忽然感到些许疑惑,思前想后也没有觉得自家面粉有多离谱。想起当初四年前他为了说服父亲开厂而做的市场调查中,江宁洋行销售的印度生产的洋面粉价格比土磨坊要高出一倍,而工厂开办后由于运费原因其成本远比洋面粉要低,因此通过价格优势很快就垄断了整个苏南的精细面粉市场。然而就刘继业手中掌握的报表中,每袋面粉的价格并不算太高,尤其是在他的建议下为了推广市场,还给予了大买家如粮铺和食店优惠,如此想来怎么样价格也应该到不了土磨坊的七成。

  不过这等事情不方便与外人透露,刘继业向掌柜表示感谢并付了饭钱后便来到了街上,找了几家粮铺询价,发现周左的粮铺内丰宝牌面粉确实要比普通面粉大概贵上七成左右。

  很快刘继业便发现粮铺和饭馆购入面粉的价格,与工厂帐目中出货价不符,平均差价在每袋八角钱左右。

  “倒是有趣。”

  刘继业冷笑着从最后一家粮铺出来,他已大致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请,这是每个企业都难免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清末时的家族企业更是如此。管理面粉厂的除了不少刘家老人外,还有亲族在里面做差,唯一的问题是到底是哪一方在上下其手了。

  了解到了如此事情,刘继业自无心情再逛。他返回到刘家当铺中,见还没有青子的下落,便牵出马匹很快回到了家中。

  到家后来到院内将面粉厂的帐目等数据寻出,查阅之后确认了自己的猜想,果然在销售环节出现了问题。面粉厂按照自己的建议将面粉分为大袋包装和小袋包装;大袋三十斤卖三块五角、小袋十斤卖一块七角,然而江宁粮铺真实的成本却是每大袋面粉四块二角。

  收起账本,刘继业出到屋外才发现已经到了下午时分,正准备到厨房拿些点心,就听到院子外面传来一阵嬉笑声,其中便有青子的声音。

  走出院子,果然看到青子与自己的妹妹刘继蓉有说有笑地走了进来,在旁还有两个族里的表姐、堂妹。

  四女似乎在街上玩得很开心,互相打趣着,不过很明显旁支的儿女在刻意讨好长房的刘继蓉和青子,很自觉地充当着绿叶的角色。

  刘继业知道青子来到江宁后在经历了初始的不习惯后,极富耐心、心地善良的她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族内。比起日本时的冷清,江宁无疑热闹许多,再加上族中不少人有意奉承,青子与她们相处不错。

  而妹妹刘继蓉今年也有十七岁了,在清末已经算大龄剩女,不过好在这些年来风气越来越开放,大族少女也开始上女校、出外交友,结婚的年龄也越来越晚。不过就算如此,刘寿昌也早早为自家女儿订好了一门亲事,是江宁本地一书香门第,就等着她从女校毕业后便可成婚了。

  无论弟弟刘继世还是妹妹刘继蓉对才从日本回来的,他们的长兄都有些陌生,加上刘继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