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建国、灭国
的建议,形成一股潮流。只是,中华不是北宋,在朝堂上,武将的地位丝毫不比文人差,他们自不会同意,故屡次发生争吵,且有多次发生群架事件。

  对这些,百晓生一般都不干预,就让他们吵,就让他们打,等他们吵完、打完,百晓生才提出自己的话题,继续着自己的农业经济发展大计。而没有他的点头,这些人自然还得吵。

  1130年,中华突出大军,一举攻入西夏,占领夏州、西平、直逼银川。这一仗打了一年,引起了连锁反应,大军、吐蕃都出动了大军,攻击中华。一年后,中华占据银川,西夏向西北方向转移,吐蕃、大金都损兵折将,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也就在这一年,百晓生提出三年计划,进行农业转化。

  在过去几年中,中华帝国的农业蓬勃发展,随着水利发展,各地的灾情一再减少,几乎年年获得丰收,百姓也有了点余钱。

  在考察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百晓生提出了三年的农业加工计划。他点出重点地区,作为示范,并起到带动全国农业转化作用,发展农业加工,增加百姓收入,增加食品种类,扩大内需,开展海贸,输出商品,筹集金银,准备着他的货币改革计划。

  同年,他提出副总统职位,置总统下三位副总统,分第一、第二、第三,萧峰为第一副总统,成为百晓生的接班人。

  一年后,百晓生把计划托付萧峰,美其名曰考验其政务能力,自己则宣布闭关,没了身影。对他这位总统的作为,官员们都颇为无奈,各种话都冒了出来,可日子他们依旧得过啊,毕竟百晓生的总统可没有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