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渤泥
  三人在房中计议了半天,定下了主意,已是傍晚时分,黄宗羲派人向马守应报告,所有的补给已经搬运完毕,马守应三人才出了静室。

  天色已黑,除了三人的亲兵外,所有的水师官兵又重回到了船上,马守应三人在黄宗羲一再邀请下,就在城主府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马守应等人就重新回到了战舰上,这只庞大的舰队驶离了西贡的码头,西贡重新恢复了正常。

  这支舰队的目的地是婆罗洲(加里曼丹岛),婆罗洲最近的距离马六甲只有一天的路程,面积广阔,是世界第三大岛屿,足在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人烟稀少,基本上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大部分都被原始森林覆盖,而且森林中间还住着住着一个令人生畏的土著,那就是专门猎取人头的达亚克族人。

  婆罗洲在晋朝时期中原就有记载,当时的憎侣法显由印度求得佛法,回归中原途中经过南洋,曾有提及在耶婆提停留,中原对婆罗洲最早的通航也纪录出现在梁书中,不过,当时婆罗洲被称为渤泥、婆利、或婆罗,后来演变成婆罗乃),也就是现在通用的文莱。

  在中原梁、隋、唐三朝里,渤泥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国朝贡,直至宋代这种接触继续保持,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庞大的船队曾两次经过婆罗洲,渤泥作为大明地属国。直到葡萄牙人到来,才断绝了和大明的从属关系。

  不过,这个岛屿太过荒凉。加上还有专门猎人头的达亚克族,葡萄牙人根本不重视,他们虽然占有了马六甲一百多年。也不愿意开发这个近在咫尺地大岛。在渤泥最多时也只留有一百多名葡萄牙人。作为象征性占领,岛上其他地方都是空白一片。

  这个岛屿对于一心想追求大量利润的西方人来讲没有什么用处,但对于大唐来讲却是一个宝库,自从禁伐令下达以来,大唐境内木材的砍伐量大为减少,但因为修铁路地原故。木材地用量却大增,相应地木材价格也节节攀升。

  木材价格的上升,自然会有大量的木材外运,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木材从东南半岛的各个国家运往大唐。但这些木材虽然比大唐境内便宜许多,毕竟还需要不小的成本,而婆罗洲上丰富地木材资源对于大唐来讲,简直是一笔免费的财富,许多木材商人都已把目光投向了这里,只是碍于葡萄人和岛上凶恶的猎头族,许多商人只得裹足不前。

  这次大军出动,即是要在岛上找一个基地,暂时驻扎下来,也是借此机会干脆把婆罗洲划入大唐领土的范围。

  航线水师早已熟悉,舰队直接驶往婆罗洲最热闹地地方渤泥国,在海上航行了六天后,航队已经到达了渤泥的达鲁萨兰港口,渤泥总人口数只有十多万,首府达鲁萨兰港人口大概有三万人,和唐军的西贡相当,渤泥的水上力量只有百十条渔船,不过,因郑和下西洋时曾有两次在这里停留,倒是可以停靠唐军的战舰。

  渤泥此时的苏丹为博尔基亚,听到海上有一支宠大的战舰驶来时吓坏了,荷兰人进攻马六甲之事渤泥也知道,如果这是荷兰人的军队,毫无疑问,渤泥又得从葡萄牙人手上转到荷兰人手中,如果只是单纯换一个主子倒是没有什么,但要是荷兰人不让他继续当苏丹,或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如何是好。

  博尔基亚吓得几乎马上就要带着王宫的卫队逃走,葡萄牙人征服渤泥时才出动了数百人,如今对方出动数百艘战舰,博尔基亚可不相信荷兰人只是想象葡萄牙一样,每年收一点贡品。

  不过,后面卫兵的报告却让他打消了主意,战舰上挂的不是荷兰人的旗帜,反而是大唐的旗帜,对于大唐渤泥国不陌生,确切的说对于中原的大明王朝渤泥人还很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