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黄金之争
�数千里,找到大笔黄金,不可不赏,此笔黄金关系重大,朝庭也不可不收回。”

  李鸿基笑了起来,这两人一唱一和,全是为朝庭打算,倒不可喝斥,只是被财迷了眼而已:“信仍立国之本,朕在开拓法里明文规定,开拓团所扩展地地盘,十年之内,一切财产统归开拓团所有,朕不能因为响尾蛇团获得大笔黄金就推翻朕以前的决定,若是如此,朝庭将大失信用,又岂是区区黄金能弥补,两位爱卿所奏,朕不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李淮庸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之色,回道:“万岁,这可不是区区黄金,臣听说此次响尾蛇团获得的黄金之数价值数千万银圆,朝庭一年所入,不过一亿银币,看似不少,但若是扣除官员,军队等巨大开销,加上在建的安京铁路,真正可用来应急的银圆不过三百万之数,皇上,朝庭能动用的银子才三百万哪,还请皇上三思。”

  这样一算,响尾蛇团地所得是朝庭一年可自由支配的十倍之数,在场的文武官员被李淮庸所说吓了一大跳,以前尽管所有人都认为这笔黄金数目巨大,但谁也没有想过巨大到如此地步,居然可抵朝庭自由支配收入的十倍还多。

  这下哗哗地跑出了一大帮官员,跪满了一地:“请皇上三思!”

  众人都眼巴巴的望着李鸿基,盼着皇帝说上一句,将响尾蛇团所得收归朝庭,李鸿基又好笑又好气,朝庭能动用的银两每年虽然只是三百万银圆,但实际上存银还有近亿银圆,根本不用稀罕响尾蛇团的那笔黄金,若不是怕这么多的存银一下子涌到市面上会造成物价动荡,李鸿基恨不得马上将存银的大部分花光。

  李鸿基虽然不学经济,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还是懂得,如果国库中的银子太多,市面上的银两必定减少,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将国库中的银子一下子撒出去,也会不利于经济。

  现在朝庭所做地就是尽量将预算平衡。在这基础上做几个大工程,慢慢将国库中的存银铸中银币花出去,国库不可一日无银。但存银也不可太多,不过,这种思想要让一直认为国库存银越充足越好的官员们理解还是一件困难之事。

  响尾蛇团这笔钱运回中原。肯定会给全国地经济造成影响。但这种影响将是正面为多。银钱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多是提高一些奢侈品的消费,对普通百如的影响不大,若是收于朝庭,除了使国库地存银增加更充足外,不会有多大用处。为避免经济受到重大影响,朝庭反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这笔钱花出去。

  李鸿基脑子急转,不知该怎样向自己地手下群臣解释这种经济上的事情,即然一时三该解释不了。那就干脆不用解释了:“朕已经考虑过了,人无信不立,何况朕仍天子,决不会对自己所立之法出而反尔,此事各位爱卿就不用争了,何况朝庭存银尚足,各位爱卿大可不必担心。”

  众人想起国库中还有近亿银币的存银,心中松了一口气,起来退回到原位,陈宇是户部侍郎,又是户部银行的行长,对于朝庭的家底自然最为清楚,见皇帝不允,也就退了下来。

  李淮庸却是想不明白,皇帝为何会对这么一大笔钱无动于衷,还不死心,回奏道:“启禀万岁,臣还有话讲。”

  见李淮庸不依不饶的样子,李鸿基心头火起,冷冷地道:“讲来。”

  众人已听出皇帝的语气不对,都为李淮庸捏了一把汗,李淮庸却象毫无所觉,侃侃而道:“前明之所以灭亡,仍是思德侯求治心切,对大臣动则杀戳,又天灾频繁,朝庭年年加饷,百姓苦无活路,才纷纷造反,大明数百年的天下一朝倾覆,可是朝庭为何会年年加饷,还不是实在是朝庭无银可用,若是前明国库中能有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