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五年计划
�,如此才能重现汉唐这时的繁华。

  “回禀万岁,朝庭可否取消各地对筑路木材的禁伐之令。”

  李鸿基坚决地摇头:“禁伐令朕不会取消,朕还会下令子孙后代永远不能取消禁伐令,若是没有了森林,修再多的铁路也弥补不了水土流失的损失。”

  森林可以孕育水土,这在很早之前中国就有认识,只是森林太多,采伐的工具又有限,森林的减少不会让人们对之有切腹之疼,只是长安却是一个例外,长安作为千年的古都,以前的树木都因为营造宫室被采伐一空,使得原先山清水秀之地变成了一个个黄土高坡,周凤梧等人都感同身受,才会支持皇帝的禁伐令。

  “其实铁路所用的木头完全可以用钢材来代替,所以朕的禁伐令不可能取消。”

  “用钢材代替?”大殿上顿时传来了一阵嗡嗡的声音,众人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现在的钢材价格是木材的百倍还多,若用钢材代替枕木,那一条铁路的用钢量要翻上数倍。

  “其实各位爱卿也知道,朝庭的钢材产量越来越多,木材产量因为朕的禁伐令,将会越来越少,所以钢材的价格会越来越低,反之木材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到最后远不会相差如此之大,而全部用钢材来铺设轨道,远比木材经久耐用,这样算下来,未必用钢材就不合算。”

  “皇上,可现在用钢材的成本就要远大于用木材,而且铁路的修建速度不用木材,肯定要大大放缓。”周凤梧一说完,众臣都点头。

  “速度放缓并不要紧,朕以前说过,筑铁路的任务本来就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完成。”

  “是。”周凤梧只得虚心受教。

  “而且爱卿这里只列了筑路的人工,如果照爱卿所列的修筑速度,加上采伐树木的人工,运输的人工,还有各项配套人工,用工可能要突破二百万人。朕先不说这二百万人的吃、穿用度,以及工钱,一年每人至少要三十银元,加起来就是六千万银元朝庭是否能够负担得起,单是抽调二百万人力进行筑路,对各行各业会有多大的影响,朕可不愿被人指着鼻子骂暴君。”

  皇帝如此一说,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等人都连忙跪了下来:“是臣等思虑不周,连忙累万岁名声受累,请万岁治罪。”

  唐军现在全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一亿银圆,比起崇祯时已翻了一番,只是如何有可能每年花上六千万银圆只修筑铁路。

  大臣们在制定这份计划时,压根就没有考虑工钱,以他们的看法,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自然得派遣猛役,这样算下来,每个劳工一年只花上四五个银圆的伙食费就可以,整个劳工成本不足一千万银圆,朝庭自然可以负担,可是如此一来,真有可能让皇帝背上好大喜功的谣言。

  “诸位爱卿不用担心,朕只是让你们提计划书而已,批不批还要过朕这一关,卿等自然无罪,平身吧。”

  “谢万岁!”

  周凤梧等人起身后李鸿基才继续道:“卿等回去后,可以将其他部份砍了,只保留长安到应天府的铁路修筑计划,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

  周凤梧提出同时修建四条铁路的计划,没想到一下之被皇帝砍掉了三条,不过,这也让周凤梧放下心来,这样一来,不用担心计划会完不成。

  其实周凤梧开头的计划倒是没有这么宠大,只是众人都知道皇帝对铁路的比较看重,以为皇帝不会满意太慢的速度,才被众人层层加码,结果就做成如此样子。

  皇帝如此一说,周凤梧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