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封
大唐历一千零二十二年,(公元1639年)四月,皇帝的亲征取得圆满成功,将弘光朝一举灭亡,率大军返回西安,如今的中原大地,除了贵州,广西两省外,皆归于大唐治下,而唐军收取了东北和蒙古大草原的大片土地,直接统治的国土已远胜前明。
皇帝还没有回到西安,各地的贺表向雪片一样飞向皇帝的行辕,一起恭贺皇帝一统江山,直言皇帝的功绩可追三皇五帝,要给皇帝加上尊号。
李鸿基看到这些贺表自然知道众臣的心思,新朝鼎立时,众人虽然都有加官,却没有进爵,唐军现在唯一封出去的爵位还是前明的崇祯帝,加官进爵,只加官不进爵那些拥有从龙之功的将领自然是不满意,现在是到了为众人进爵的时候了。
皇帝回西安的路上,一一批复了众人的奏章,拒绝各人给自己上尊号的要求,发出旨意,让各地的督抚,将领一起到西安,再定封赏事宜。众臣接到批复,都是大喜,不再坚持给皇帝上尊号。
一路上,百姓都是载歌载舞对皇帝迎接,到了西安时,留守的周凤梧、顾君恩、马维兴等人更是率着文武百官出城数十里相迎。祝贺皇帝得胜归来。不必一一细表。
皇帝归来的第三天,众臣再次上表要给皇帝上尊号,李鸿基将所有的奏章压下,众臣锲尔不舍,一再给皇帝上表。对于尊号这个问题,李鸿基从来没有想过,在他地映象中。好象给自己上尊号最多的就是大宋皇帝,偏偏是大宋皇帝最是窝囊,年年还得付给别人数十万贯岁币。他自然不屑于给自己上尊号抬高自己。
只是众臣的热情也可以理解。李鸿基将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召到宫中。说道:“三位爱卿可知,近来大臣们都欲给朕上尊号,朕不以为然,最近各大臣都有一种想法,中原已一统,剩下地贵州、广西之地只是一点癣疥之疾。不久也必定会被大唐平定,大家已经功成名就,只等朕的封赏下来,便可以荣华富贵的过一生。朕现在可以告诉你们,现在远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地时候,所以朕也不会接受什么尊号,要上尊号等朕死了再说罢。”
三人大惊,他们是文官之首,给皇帝上尊号就是他们发起地,没想到皇帝对此事反应如此激烈,连忙跪下请罪:“臣等有罪,请万岁处罚!”
李鸿基将他们一一扶起:“所谓不知者不罪,三位爱卿可以将朕地意思转达给各位大臣,朕不但在有生之年不会上尊号,也会告戒后世子孙不得在活着时上尊号,否则即为不孝之子。”
三人齐道:“皇上英明!”
李鸿基玩味的笑了一下:“朕英明吗,那么你们给朕上这些奏章岂不是故意要让朕犯错误。”
三人又是一惊,这个罪名他们可呈受不起,连忙又跪了下来请罪,李鸿基大为不耐:“好了,朕只不过开了一句玩笑,你们不用如此多心,今天叫你们来,不过另有一件大事需要与你们商议,那就是百官的封赏问题,你们说说,该怎么封?”
三人都不敢轻易插言,这可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封赏得再高,别人也觉得理所当然,万一封赏低了,有人觉得不公,闹起事来可不是开玩笑,汉以来,就有不少将领因对封赏不满而起兵造反之事。
见三人不答,李鸿基道:“即如此,那周爱卿你先说吧。”
周凤梧管理尚书省,六部皆归于高书省管辖范围,职权最重,又是跟随皇帝最久,由他定夺最为合适不过,宋献策、顾君恩两人都松了一口气,齐看着周凤梧。
周凤梧顿觉头皮发麻,他忙推辞道:“万岁,此事重大,臣以为需陛下亲定方可,雷霆雨露莫为君恩,
皇帝还没有回到西安,各地的贺表向雪片一样飞向皇帝的行辕,一起恭贺皇帝一统江山,直言皇帝的功绩可追三皇五帝,要给皇帝加上尊号。
李鸿基看到这些贺表自然知道众臣的心思,新朝鼎立时,众人虽然都有加官,却没有进爵,唐军现在唯一封出去的爵位还是前明的崇祯帝,加官进爵,只加官不进爵那些拥有从龙之功的将领自然是不满意,现在是到了为众人进爵的时候了。
皇帝回西安的路上,一一批复了众人的奏章,拒绝各人给自己上尊号的要求,发出旨意,让各地的督抚,将领一起到西安,再定封赏事宜。众臣接到批复,都是大喜,不再坚持给皇帝上尊号。
一路上,百姓都是载歌载舞对皇帝迎接,到了西安时,留守的周凤梧、顾君恩、马维兴等人更是率着文武百官出城数十里相迎。祝贺皇帝得胜归来。不必一一细表。
皇帝归来的第三天,众臣再次上表要给皇帝上尊号,李鸿基将所有的奏章压下,众臣锲尔不舍,一再给皇帝上表。对于尊号这个问题,李鸿基从来没有想过,在他地映象中。好象给自己上尊号最多的就是大宋皇帝,偏偏是大宋皇帝最是窝囊,年年还得付给别人数十万贯岁币。他自然不屑于给自己上尊号抬高自己。
只是众臣的热情也可以理解。李鸿基将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召到宫中。说道:“三位爱卿可知,近来大臣们都欲给朕上尊号,朕不以为然,最近各大臣都有一种想法,中原已一统,剩下地贵州、广西之地只是一点癣疥之疾。不久也必定会被大唐平定,大家已经功成名就,只等朕的封赏下来,便可以荣华富贵的过一生。朕现在可以告诉你们,现在远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地时候,所以朕也不会接受什么尊号,要上尊号等朕死了再说罢。”
三人大惊,他们是文官之首,给皇帝上尊号就是他们发起地,没想到皇帝对此事反应如此激烈,连忙跪下请罪:“臣等有罪,请万岁处罚!”
李鸿基将他们一一扶起:“所谓不知者不罪,三位爱卿可以将朕地意思转达给各位大臣,朕不但在有生之年不会上尊号,也会告戒后世子孙不得在活着时上尊号,否则即为不孝之子。”
三人齐道:“皇上英明!”
李鸿基玩味的笑了一下:“朕英明吗,那么你们给朕上这些奏章岂不是故意要让朕犯错误。”
三人又是一惊,这个罪名他们可呈受不起,连忙又跪了下来请罪,李鸿基大为不耐:“好了,朕只不过开了一句玩笑,你们不用如此多心,今天叫你们来,不过另有一件大事需要与你们商议,那就是百官的封赏问题,你们说说,该怎么封?”
三人都不敢轻易插言,这可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封赏得再高,别人也觉得理所当然,万一封赏低了,有人觉得不公,闹起事来可不是开玩笑,汉以来,就有不少将领因对封赏不满而起兵造反之事。
见三人不答,李鸿基道:“即如此,那周爱卿你先说吧。”
周凤梧管理尚书省,六部皆归于高书省管辖范围,职权最重,又是跟随皇帝最久,由他定夺最为合适不过,宋献策、顾君恩两人都松了一口气,齐看着周凤梧。
周凤梧顿觉头皮发麻,他忙推辞道:“万岁,此事重大,臣以为需陛下亲定方可,雷霆雨露莫为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