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神仙难为
��挥的人马却是少得可怜。

  真正得到重用的却是担任谈判使者的郑兴,他虽然只是从五品地官职,却得到了福建水师的全部实权,让郑芝龙等人欣慰地同时,也对郑兴大为不满。

  而郑兴这个伏波将军也并不好当,郑家在福建水师中的高级军官大半被调到水师正副统领马守应和郝摇旗辖下担当水师的教官,其空缺职位由唐军原先的水师中抽调人手补齐,这部分人连大海都没有出过,自然没有海战的经验,全要郑兴一一调教。

  郑芝龙即降,处在唐军包围圈中的数万郑军也跟着投降,郑芝虎,郑鸿逵两兄弟也被皇帝封了一个四品地将军,打发到了大草原,郑系集团的重要将领就此分散在天南地北各一方,只能老老实实的为新朝效力。

  得到皇帝旨意的五天之内,这些人就全部要到外地赴任,李鸿基给郑芝龙特别优待,让他可以在十天之内再起程。郑芝龙却没有真在福州待满十天地打算,在第六天就让家人和自己起程前往甘肃。

  这些天来,原先的部下一一向他告辞,让郑芝龙不胜唏嘘,他在福州也不愿再呆下去,只是虽然天南地北各一方,众人却都放下心来,皇帝如此做,显然是不会对他们再秋后算帐,让他们聚在一起才是危险之事。

  郑家在福州地产业庞大,自然不是区区数天能处理干净,郑芝龙将能带走的贵重物品尽量带走,郑家的财产足装了百辆马车,郑芝龙的家丁,仆役有数千人押送,而这些只是郑芝龙财产的冰山一脚,更多的实在是带不出来,不能带着的房子,田产,还有那些价值稍低的物品,郑芝龙就留下心腹家人看守,等着慢慢变卖。

  对于他还能担任甘肃巡抚,郑芝龙倒是没什么不满,毕竟皇帝还是给足了他的面子,甘肃虽然远比不上福建,到底还是平调,相对于那些在明朝担任一二品大员之人,投降唐军后却只是做到四五品官职,他的待遇远比他们好。

  郑森也垂头丧气的夹在这支数千人的庞大队伍中,他离家出走后,本来想鼓动一部分水师的将领跟着他一起出海,被郑明发现后,毫不客气的将他送回到了郑芝龙的府上。

  郑明对投降唐军不满,但他心中明白在连江、长乐两县被唐军拿下后,郑军再无机会,福州虽然有郑军近一半的水师力量,却根本冲不破唐军的封锁,若是强行离去,只能成为唐军的靶子,自然不会陪郑森发疯。

  这个历史上曾在父亲向清兵请降后,依靠身边仅有的数十名亲兵,成功的将大部分郑家舰队拉走,成为一个独立势力的英雄人物,终因现在的年龄太少,威望不够,得不到父亲部将支持,计划一展开就胎死腹中。

  郑家的全面投降,对弘光朝的重臣来说无疑是当头一击,福建的丢失,让弘光朝这个成立还不到半年的小朝庭立马就陷入了毁灭的边沿。福建在郑芝龙手里时,郑芝龙虽然对朝庭不是十分恭敬,但是到底还是承认了弘光朝的合法性,福建还是弘光朝的地盘,整个弘光朝是一个整体。

  如今福建落入唐军手中,弘光帝尴尬的发现,他能管理的地方除了一个浙江省就只剩下应天府周边的一些地区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这些省份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弘光朝,可是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都不会与弘光朝发生什么关系了。

  这如何行得,没有四省的财力支持,他这个小小的弘光朝连运转都困难,则那些从广西、云贵等省过来的客军更是哗然,他们好心过来对朝廷支援,不但粮饷不足,连勉强吃饱也不成,如今连回家的路也断绝,这几支兵马差点要发生暴动,弘光朝上下拼命安抚才勉强压了下来。

  弘光帝已忘了当初是谁严令不得对福建支援,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