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奇兵
  唐军人多势众,四十万大军,除去民夫、辅兵,真正的作战士兵也高达二十二万,精锐的野战、近卫军两支就有十五万人。所以一开始攻击,唐军就对赣闽边界的郑军各个关卡发动了全面的攻击。

  一时间,从广丰到黎川锦延上百里的两省交界处,郑军的关卡全受到了攻击,连最险的浦城县枫岭隘,也有一支上万人的唐军对着虎视眈眈。

  分水关、桐木关、黄土隘的唐军更是密密麻麻,郑军一时处处告急,虽然仗着地形优势,各种关卡都打退了唐军的进攻,但各个关卡都拼命给郑鸿逵发出求救信,唐军的攻击异常猛烈,若不增援,很可能有失陷的危险。

  郑鸿逵、郑芝虎两兄弟本来还以为依险而守,唐军虽多也无可奈何。听到各个关卡的报告,他们也坐不住了。将后方的郑军全部支援到各个关卡,自己也带着亲兵亲自到唐军攻势最猛烈的分水关查看。

  分水关的地势比桐木关的地势还有高,达一千三百多米,山势陡峭。唐军的大炮就是运了上来,仰攻的效果也太差,只能依靠人海战术强行攀爬,唐军还试着在城墙下掘洞安放炸药包,只是山石坚硬,也毫无效果。

  只是分水关关城较长,正面有四里左右可供唐军攻击。城墙也不高,矮的地方只有二米。最高处也不过三米五,分水关的守军虽然让郑军加强到前所未有的三千人,防守起来依然吃力,唐军一直是仰攻,却让郑军受到很大的压力。

  郑鸿逵到分水关时,正是唐军攻击最猛烈的时候,唐军不计伤亡,对分水关地攻击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分水关下都是唐军层层叠叠的尸体。郑军往往从城墙推一块打磨好的圆石下去。至少也能碾死十几名唐军。

  只是郑军也并不轻松,唐军的阻击手藏在郑军伤亡不到地地方,将敢露头出来的郑军一一射死,让郑军只能躲在城垛口下防守,不时有唐军从垛口爬了上来,虽然都成不了气候,但这些到了垛口的唐军甩出的手雷却也让郑军死伤惨重。

  有了郑鸿逵的援军,分水关的形势才稳定了下来。唐军可能心疼前面的大量伤亡,在郑军增加了关卡的兵力后,对各个关卡的攻击开始延缓,郑军上下松了一口气。

  就在郑军将所有地注意力都放在各个关卡的防守上时。一支五千人的唐军却在畲人的带领下,从江西地资溪出发。从一片片原始森林中穿过,准备翻跃武夷山脉。

  资溪位在铅山县和黎川县中间,这里的南面是福建的光泽县,资溪位和光泽县中间的武夷山脉孕育了福建最大的河流阂江支流的中源富屯溪。

  闽江水量与黄河流域地水量相近,居金国第七位。闽江上游有三支支流:北源建溪,中源富屯溪,南源沙溪。三大溪流坑蜿蜒于武夷山和戴云山两大山脉之间,最后在南平附近相会。

  从资溪翻跃过去。要经过无数的崇山峻岭。鹤东峰、出云峰、野鸡顶、大旭山一座座山峰高耸入云,全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没有经常在山里奔走地畲人引路,再多的唐军也只能在山中迷失。

  率领这支唐军的将领是李岩、钟华两人,除了钟华的一千特种兵外,另四千唐军都是从皇帝近卫军中挑出来地人马,尽管钟华的职位比李岩高一级,实际上是与李岩为主,而钟华只是协助李岩地这支人马过山。

  毕竟唐军训练的特种兵再厉害,也不能全靠他们去占领敌人的城池,特种兵应该用在刀刃上,不能用来守城,只是此次翻跃武夷山,太过艰难,才不得已出动一千特种兵。

  本来李鸿基的打算是在各个关卡不计伤亡的发起进攻后,等到守关的郑军疲惫,才在夜晚出动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