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强行封官
p; 没有电灯,没有各种娱乐设施,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百姓,生活都感觉太单调,如果能让柳敬亭剑练出一批说书的人才,分散到各地,那不论是唐军的各种政策,还是对唐军的各种正面宣传,都能通过说书人很快的传到全国各地。

  柳敬亭说书可不是一般的好,后来黄宗义撰写的《柳敬亭传》有生动描绘:“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乌悲暮骸。亡国之恨,檀板之声无绝。”

  他每到一处,只有一开口说书,当地就是万人空巷,简直是个超级明星,他的作用恐怕可以抵得上唐军一个军,在下层百姓中,登高一呼,马上就是群起响应,他有那样的人缘,难怪能守得住南康。

  想起得到柳敬亭有如此多的好处,李鸿基简直笑眯了眼:“柳先生,不,柳爱卿,朕知道你喜欢说书,你想不想将自己的技艺发扬光大,想不想全江南,不,全中原人的都听到你说书的声音,想不想你的徒弟遍布全国。”

  柳敬亭张口结舌,这可能吗,不过,听到皇帝如此询问,他心里还是高兴的多,毕竟说了几十年书,说书已经成了他生活的全部,这次守城抗拒唐军只是迫不得已的巧合,皇帝如此说,明显是不会怪罪于他,还会允许他继续说书:“皇上,罪人当然愿意,只是罪人才能有限,怕达不到皇上的要求。”

  “放心,有朕帮你,你不用称罪人了,可以直接称臣,朕封你作宣传部的员外郎,再兼做情报部员外郎,宣传部员外郎的身份是公开的,情报部员外郎就算机密了,朕马上会在军中给你挑选出五十名能言会道的人拜你为师,跟你学习说书,你想啊,用不了二三年。等你地徒弟出师,他们每人又可以带五十名徒弟,过不了多少年。你的弟子不就遍布天下了吗,你的大名也能永远流传下行,成为这一行地祖师。你看如何?”

  柳敬亭目瞪口呆看着皇帝手舞足蹈。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串。一时之间愣住了,李万成忙在他屁股上踢了一脚:“还不赶快谢恩。”

  柳敬亭才反应过来:“罪人谢过皇上抬爱,只是罪人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实在不愿有官职在身,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李万成大怒:“你想死啊。你不愿为官,你还率军守城干什么,皇上赏识你,一下子赐你六品地高官。还同时身兼两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地事,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柳敬亭重重地磕头:“皇上见谅,罪人率军守南康仍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实非本意,还请皇上能允许罪人恢复自由身,混迹于市井之中。

  听到柳敬亭不愿为官,李鸿基大为失望:“那你说说,为何会在张献忠军中,还成为南康的主将,莫非朕还不如张献忠,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朕虽然欣赏你的才华,也会将你重重治罪。”说到最后,李鸿基已是急言厉色了。

  柳敬亭回道:“皇上天纵神武,自然不是张献忠之流可比,罪人绝不敢对皇上不敬。”

  李鸿基重重“哼“了一声:“不用怕马屁,你拒绝朕给你的官职,已是对朕大大有不敬,你身为说书人,自然知道明太祖是如何对待不愿为官之人吧。”

  柳敬亭暗暗叫苦,没想到还是逃不脱当官的命,他自然知道明太祖将不愿为官之人全家都杀了个干干净净的事,只好打起精神,将为何在张献忠处地原因说了出来。

  柳敬亭本来是东台曹家庄人,姓曹,名永昌,十五岁时因得罪了本地的官员,只得避仇只身到安徽肝贻,息在柳树下,故改姓柳,取名逢春,号敬亭。

  他从十八岁开始说书,由于很有口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