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飞鸟不尽,良弓难藏
��风光,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那样的话,齐豹、公子朝等人是这场变故的胜利者,卫侯又何尝不是呢?嘿!只是不知卫侯有没有这样的心机。”

  弥子暇听了心中怦然一动,连忙问道:“庆忌公子此言……啊,请酒,请酒,不知庆忌公子方才所言,国君当使何种妙计方能扭转局面呢?”

  庆忌打个酒嗝,笑道:“这有何能?但有一忠勇之士,足矣。”

  弥子暇吃了一惊:“什么?难道要使人刺杀齐豹等人?”

  “非也。卫国忠君之士甚多,君权巩固,齐豹等人敢杀公孟絷,却不敢对卫侯有任何不轨想法,便是这个原因。比如说吧,蘧伯玉、公叔拔,都是有实力的忠义之臣,在卫国人望也高,只是以前有公孟絷在,他们这种只知忠于卫侯,不肯向权臣弯腰的忠义之士不受重用、赋闲在家罢了。

  明日,齐豹、公子朝等人必去晋见卫侯,软硬兼施逼卫侯答应他们的条件,才迎卫侯回宫。如今玺印兵符尽在齐豹等人手中,便是卫侯自己也调不来一兵一卒,但是这些世卿大夫皆有家将食客,俨然一支私军。这些私军地调动却只受家主一人之命,并不受卫国玺印兵符地约束。

  卫侯若是够机警,明日便不妨先搪塞了齐豹他们,然后写下一道密诏,着一忠勇之人携密诏去召蘧伯玉、公孙拔联络忠臣义士各自带亲信家将食客,迅速入帝丘护驾,帝丘城中再使公孟彄暗中联络忠君之臣以为内应。

  到那时卫侯只管把答应齐豹等人的事拖上三五日,等到公孙拔、蘧伯玉他们地人马到了,虽然未必能对齐豹等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却也能够制衡他们。那时只要不对齐豹等人逼迫过甚,他们就不敢狗急跳墙公开抗君,那样地话他们就不敢肆无忌惮,卫侯便可对他们施以分化之计。”

  弥子暇听的入神,忙问道:“如何分化?”

  “嘿!若我是卫侯,到那时便对他们俱加封赏以安其心,只是这封赏和官爵嘛,却不能遂了他们的本意。他们私下不是已经均分了好处吗?我偏要给原来少些的多些,给原来多些地少些。那时公孙拔等人已带兵入帝丘与之形成抗力,又不是下诏捉拿他们,他们还敢咄咄逼人吗?齐豹等人又不是道德君子,那多得了好处的人会推脱不要吗?不患寡而患不均呐,那时……他们自然就会离心离德了。

  哈哈,君王之道。不是使臣皆忠,那是古之圣王也办不到的事情。君王之道,乃是以无上权威以治之,如山压卵,令其不得不遵。若是君权尚不强大,便当分而制之,使之皆有所求于君上,那么哪怕臣下势同水火。君上照样稳若泰山。接下来如何笼络、分化、打压,全在君上之意,他们再难形成今日之合力了。”

  弥子暇听了眼光一闪,心中若有所悟。当今天下诸侯中,卫、秦、楚三国,君权是最为集中的,朝中虽有权柄极重的大臣,但是国中忠君地各地牧守官吏仍然极多。这就是卫侯姬元大权早已旁落公孟絷之手,公孟絷对他仍恭敬有加,不敢生起取而代之心思的原因:时机未到。

  如今齐豹等人比公孟絷还要不如,他们根基太浅,目前还只是控制了帝丘这个卫国中枢的权力。远不及公孟絷地人脉势力已遍布全国。如今公孟絷已死,这些势力失去依附,按照常理,早晚必被齐豹等人一一接收。但是按照庆忌这个法子。卫侯便能从中取利,将许多手握兵权的大将掌握在自己手中,实权的确较之过去还要强大。若是卫侯从此警醒,勤于国事,那更是因祸得福的一桩美事。

  酒席宴罢,两个武士扶了醉意朦胧的庆忌离去,弥子暇仍坐在席上蹙眉沉思。这个懵懂少年为了自己地生存,此时已不得不认真思考起对他来说十分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