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1
��变成了河州同知了呢?

  胡澈既然拿到了内部消息,那么林家自然也知道了。

  林永长把胡澈叫去提点了一番。

  胡澈从林家书房走出来,倒是没有出冷汗,但是后背也有些发凉。这种哪怕被老皇帝盯着还能位极人臣的老家伙,果然很可怕。他爹到底是怎么跟林老爷子对着干那么多年的?果然,当官他还太嫩了,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过了没几天,考评的结果出来了。各地的官员又要面临一场大的迁徙,自然不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胡澈的调动果然让人眼睛通红,甚至胡澈直接被参了一本,历数了胡澈各种“狂妄”的证据。

  胡澈现在一不在翰林院,二没资格位列小朝会,自然是通过其它途径知道的。

  背后的利害关系他也挖了出来:“参我那言官是河州知府的人。这是我还没上任,先给我颜色看呢。”

  同知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知府行事,而且两者的关系与其说是上下级,倒不如说是互相监督更合适。而作为河州知府,他必然是有着一定的运作空间的。譬如,他这一次就把原来的河州同知,举荐去当了屏州知府,不仅干掉了一个碍事的家伙,还赢得了提拔下属的美名,哪怕谁都知道如今的屏州知府绝对不好当,还不如在河州当个同知来得舒坦。

  “蠢货理他做什么?”林淡翻了个白眼,支使胡澈揉面,“他说你狂妄,还不如说你结党营私呢。”

  胡澈不服:“我怎么就结党营私了?资助学子这事情不应该么?指点学子学问,难道是我一个人在做的事情吗?”

  科考花巨大,一些家有资财但是没有读书种子的人家,会资助一些看好的学子课业和科考,这并不是一件稀罕事。

  至于指点学子功课,那就更加谈不上了。从地方上来看,本身很多地方官员都会亲自指点读书人,乡试会试他们更加是座师。在京城,如今官员们到书院和宿舍那边讲学,已经形成了风气。

  在这其中,胡澈的名气怎么都算不上最大的。

  朝会上,那言官被怼得差点哭出来。

  林淡对到河州之后倒是一点都不担心了,摊了薄薄的蛋皮切成丝,又切了冬笋丁,拌上虾仁青菜,做成馅料,做成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

  今年卓外公一家回来了,林大爹一家也回来了,胡家也跟着一起到了小庄上过年,热闹得很。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趟趟跑得勤快,等到林淡把汤圆下到锅子里,就全挤在屋子里不肯出去了。

  蔡大头被挤在一堆腿中间,艰难地扒到灶台边上:“大先生、二先生,过年……我要三个汤圆!”

  作者有话要说:暖手捂:竟然没有兔兔汤圆,差评!

  小棉袄:有芝麻馅儿哒!

  第174章下马威

  时隔两年,林淡和胡澈终于在京城过上了一个太平年。

  林家大概也就今年能聚得那么齐,等来年林老二要外放,地方虽然不是北地,却也挺远。这一次年过得就格外郑重。

  仗着林淡需要“静养”,他们需要走访的亲戚不多,在家中宴请就更加没有必要。亲近的亲戚全都住在小庄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