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87
说出来比较好。
徒忻消了假,亏得是在夏天,人不容易长胖,不然他这一个月好吃好睡,心情又好,回来要是红光满面心宽体胖的,他家皇帝哥该要打人了。皇帝看徒忻神不错,脸上倒没怎么长肉,还以为他真的一直在养病。好生抚慰了他一阵儿,又赏了不少东西,然后说:“朕先时许了你的,要给你选个贤良又会照顾人的王妃,你可想好了要什么样的?”你都说了要给个‘贤良又会照顾人的’还要人怎么说?徒忻只能说:“全凭陛下做主。”皇帝笑道:“也要问问父皇、母后和太妃的意思。总亏不了你就是了。”
又聊了一会儿徒忻‘病中’经历,皇帝道:“听说贾介石常去你那里?”徒忻大方地承认:“十八弟邀来一道来探望臣弟,后来……”笑,“臣弟与他说得来,他还欠一方印章没给臣弟篆好呢,臣弟就押着他看着他摆弄。后来,是他自个儿奔过来的,在家里他们老太太不许他吃冰的,怕他身子不好,他见臣弟那儿有好吃的就……”
皇帝笑得洒了手中的茶:“也是大人了,居然贪嘴。”他素知贾宝玉与徒忻、徒愉关系不坏,只是近来跑得未太过频繁,所以有此一问,不过,与皇弟交好总比掺和进皇子纠葛里强,再者这两个人平常也不怎么热衷钻营,倒还让人放心。不过,太粘了,似乎也有不妥,皇帝暗忖。
130
130、人长大了就得结婚...
一开始是徒忻兴起的,那时候他闲在家里,大把的时间,想写的时候就写一张,攒到晚上可能就是当天的心情变化,然后晚上贾宝玉下班到家的点儿,小信鸽儿就扑腾扑腾着来了,留下来信,带走回话。有时候干脆就是相邀的帖子,贾宝玉也会先写个‘马上就到’的回信,然后才换个衣服过去。贾宝玉上班的时候倒闲,整理一下卷宗,发发呆,渐渐地也莫名其妙地写‘今天有只虫子在书案上爬,从这头爬了上来,一直努力,结果……从那头掉下去了’然后折起来,午休的时候就直接打发人送过去,等睡觉醒了,回信也来了。
后来徒忻销假重新回到刑部又有些忙碌,信也就少了一点,贾宝玉一时手痒,也涂了一张“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徒忻晚间看了把纸拄在鼻子底下笑了好久,提笔写了烦心事,抱怨休假期间积压的工作现在都要补回来,很忙很累一类。然后,两人都发现,互相有个倾诉的人很好,尤其是互相,还能理解,知道事情始末,有商有量。也就都习惯了随便记些乱七八糟的心情或者看到的东西,闲扯。这样时间滑到了六月的时候,贾宝玉从记忆的深处突然翻起了一个圆乎乎穿黑色燕尾服打领结的禽类形象来……再看看眼前的小太监……可怜……圆的都变成长的了,不会是跑累的吧?果然传递没营养的话这种工作企鹅比小信鸽儿更合适么?专业不对口就是不行呢。可惜这样的想法不能写出来与徒忻分享了。
然后到了晚上,没有应酬的时候,徒忻都会写个短信邀贾宝玉过去,有时候也自己试着划两下石头。贾宝玉有时候觉得自己的院子花树繁茂倒也不坏,却无法邀个王爷到他家只为闲喝酒。旁的不说,贾政得先开中门把人跪迎了进来,然后,就什么意思都没了。而且,徒忻一开始还在‘病假’呢。
接触太频繁了,皇帝认为两人粘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不是徒忻一直窝在家里没出门,他会以为这个弟弟在进行非暴力不合作以抗议他压榨员工。
如果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也不错。
贾宝玉知道王夫人暗中给他选媳妇还是听冯紫英说的,这天从部里回来,路上遇到了陈也俊,两人并辔而行,说些闲话。贾宝玉道:“你这会子是从哪里回来的?”陈也俊道:“今儿天热,我哪里是回家?是刚出门儿
徒忻消了假,亏得是在夏天,人不容易长胖,不然他这一个月好吃好睡,心情又好,回来要是红光满面心宽体胖的,他家皇帝哥该要打人了。皇帝看徒忻神不错,脸上倒没怎么长肉,还以为他真的一直在养病。好生抚慰了他一阵儿,又赏了不少东西,然后说:“朕先时许了你的,要给你选个贤良又会照顾人的王妃,你可想好了要什么样的?”你都说了要给个‘贤良又会照顾人的’还要人怎么说?徒忻只能说:“全凭陛下做主。”皇帝笑道:“也要问问父皇、母后和太妃的意思。总亏不了你就是了。”
又聊了一会儿徒忻‘病中’经历,皇帝道:“听说贾介石常去你那里?”徒忻大方地承认:“十八弟邀来一道来探望臣弟,后来……”笑,“臣弟与他说得来,他还欠一方印章没给臣弟篆好呢,臣弟就押着他看着他摆弄。后来,是他自个儿奔过来的,在家里他们老太太不许他吃冰的,怕他身子不好,他见臣弟那儿有好吃的就……”
皇帝笑得洒了手中的茶:“也是大人了,居然贪嘴。”他素知贾宝玉与徒忻、徒愉关系不坏,只是近来跑得未太过频繁,所以有此一问,不过,与皇弟交好总比掺和进皇子纠葛里强,再者这两个人平常也不怎么热衷钻营,倒还让人放心。不过,太粘了,似乎也有不妥,皇帝暗忖。
130
130、人长大了就得结婚...
一开始是徒忻兴起的,那时候他闲在家里,大把的时间,想写的时候就写一张,攒到晚上可能就是当天的心情变化,然后晚上贾宝玉下班到家的点儿,小信鸽儿就扑腾扑腾着来了,留下来信,带走回话。有时候干脆就是相邀的帖子,贾宝玉也会先写个‘马上就到’的回信,然后才换个衣服过去。贾宝玉上班的时候倒闲,整理一下卷宗,发发呆,渐渐地也莫名其妙地写‘今天有只虫子在书案上爬,从这头爬了上来,一直努力,结果……从那头掉下去了’然后折起来,午休的时候就直接打发人送过去,等睡觉醒了,回信也来了。
后来徒忻销假重新回到刑部又有些忙碌,信也就少了一点,贾宝玉一时手痒,也涂了一张“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徒忻晚间看了把纸拄在鼻子底下笑了好久,提笔写了烦心事,抱怨休假期间积压的工作现在都要补回来,很忙很累一类。然后,两人都发现,互相有个倾诉的人很好,尤其是互相,还能理解,知道事情始末,有商有量。也就都习惯了随便记些乱七八糟的心情或者看到的东西,闲扯。这样时间滑到了六月的时候,贾宝玉从记忆的深处突然翻起了一个圆乎乎穿黑色燕尾服打领结的禽类形象来……再看看眼前的小太监……可怜……圆的都变成长的了,不会是跑累的吧?果然传递没营养的话这种工作企鹅比小信鸽儿更合适么?专业不对口就是不行呢。可惜这样的想法不能写出来与徒忻分享了。
然后到了晚上,没有应酬的时候,徒忻都会写个短信邀贾宝玉过去,有时候也自己试着划两下石头。贾宝玉有时候觉得自己的院子花树繁茂倒也不坏,却无法邀个王爷到他家只为闲喝酒。旁的不说,贾政得先开中门把人跪迎了进来,然后,就什么意思都没了。而且,徒忻一开始还在‘病假’呢。
接触太频繁了,皇帝认为两人粘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不是徒忻一直窝在家里没出门,他会以为这个弟弟在进行非暴力不合作以抗议他压榨员工。
如果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也不错。
贾宝玉知道王夫人暗中给他选媳妇还是听冯紫英说的,这天从部里回来,路上遇到了陈也俊,两人并辔而行,说些闲话。贾宝玉道:“你这会子是从哪里回来的?”陈也俊道:“今儿天热,我哪里是回家?是刚出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