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三略
��为殷明即将传道埋下伏笔。

  只是老皇帝对此自是不知,当即应允。

  四人来到藏书阁外。

  殷明见得这藏书阁高约百丈,下方乃是四根硕大的黑柱鼎立,整个阁楼便好似悬浮在空中的一般。

  顺着阶梯进入阁楼之中,第一层乃是用作祭祀。

  殷明能够清楚的看到在中央有一个极大的祭坛,上方摆着几尊雕塑。

  第二层则是藏书之地,密密麻麻也不知多少,数之不尽。

  不过殷明却并未看到任何一本有关兵道的书籍。

  而至于兵法,也都是一些已经故去的大将军传下的用兵奠基,不成章法。

  殷明这才感觉到整个荒国的兵道之危。

  幸得荒国实力强大,才能支撑这么多年。

  落座之后,老皇帝的脸色微变,不再似刚才那般客气,又恢复了以往的霸气。

  只听他道,“用兵之道,不外乎兵贵神速,朕统兵数十年,未尝一败。”

  “年轻人,你觉得朕的用兵之道如何?”

  老皇帝说话的时候,差点没把鼻孔翘到天上去。

  瞧他这模样,便好似他的战绩已经可以比拟史册之上任何一人。

  穆雷与穆忠相视一眼,均是没有开腔。

  殷明闻言淡淡道,“兵家之道,首在师出有名,其次才是天时地利人和,最后才是攻城,攻心。”

  “而道之所在,便是世间变化万千的客观规律。”

  “世间万事万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变化。”

  “只有顺应这些规律,正确运用这些规律,战争才会胜利,天下才会久治。”

  随后殷明着重谈及了何为师出有名,以及何为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在战争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最后总结道,“知道者,而用兵达于道,达道者,可胜也。”

  “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

  “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

  “夫道,不止讲武料敌,必先修德,行政,养民,致贤而已。”

  讲武料敌只是兵道之中的其中一点。

  但要达到这一点也已经极其不容易。

  先秦兵书还曾对天道有过探讨。

  当然,这也源于道家。

  殷明不想在这里做过多的关于道家的讨论。

  因为道家的观点用于兵家之中虽有道理,但毕竟不太贴切。

  而且老皇帝也不一定能听得懂。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将道浓缩为“一。”

  这个“一”,既能包括天道,又能包括人道,兵道,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道。

  只有当老皇帝,或者说是荒国的掌权者明白这“一”的存在。

  那他们便会明白何为兵道。

  于是,殷明抬手,从怀中掏出一本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