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仁义之道
主上便是忠?”
“为了自己的好友不惜拖累自己的家族便是义?”
“人生在世,仁义二字并非是全部的圣贤道。”
“圣贤尚有权衡利弊左右为难之时,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还有,仁义仁义,心中无愧谓之仁,相对坦然不必拖欠谓之义。”
殷明并未觉得冯祥和青林侯做的有什么不对。
他们为了自己的家族,不惜苟且,不惜敷衍皇帝,说起来他们也是无奈。
而在这种无奈之中,他们还要照顾自己当初与自己的情谊。
这其中的仁义,实在难以言说。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
很多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虽能摆正态度,可是在面对细枝末节之时却经常犯错。
而冯祥与青林侯却能抓住这细节,两边都不得罪,可以说他们已然做到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
还能要求他们做什么呢?
问心无愧则已。
然而祝明飞仍是摇头,“不是所有人都是你这般脾性。”
“若世人都如你这般,那自是再好不过。”
“可世上万万人,各有不同,倘若人人如此左右敷衍,岂不是虚情假意?”
殷明闻言,笑着看向他,“这话问到了重点。”
“世上之人的确各有不同,所以才有世间万道各有其道的说法。”
“我为何在黄国立佛家,在玄国立阴阳家,在宇国却只是传道,却不立家?”
“正是因为每一处的人都有不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将适合他们的道带给他们,让他们自行领悟。”
“至于最终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对我们传下的道能够领悟多少,那便是他们自己的造化。”
殷明将目光望向在学宫内静心聆听杨子铭传道的一众学子。
“儒家言传身教,对仁义礼智信都有极高的要求。”
“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仁义礼智信,我们只能让他们知晓这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他们去传承。”
“但我们始终也要相信,如果我们不去做,那么这种道便会流失。”
“可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至少我们做到了我们该做的一切,不曾问心有愧,如此而已。”
所谓仁义,问心无愧谓之仁,坦然相对谓之义。
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两点,方得儒家大成。
祝明飞闻言,陷入沉思。
殷明见状也不打扰他,起身便离开了学宫。
回到大帅府之时,下人前来禀报,大帅有请。
殷明欣然前往。
“陛下已经下旨,将儒学奉为国学。”
殷大帅带回一个重磅消息!
皇帝竟然同意了将儒学奉为国学!
也就是说,皇帝已经同意了在唐国立儒家!
要知道,当初得闻殷明在唐国传道,皇帝可是令孟正锋列举了殷明一百�
“为了自己的好友不惜拖累自己的家族便是义?”
“人生在世,仁义二字并非是全部的圣贤道。”
“圣贤尚有权衡利弊左右为难之时,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还有,仁义仁义,心中无愧谓之仁,相对坦然不必拖欠谓之义。”
殷明并未觉得冯祥和青林侯做的有什么不对。
他们为了自己的家族,不惜苟且,不惜敷衍皇帝,说起来他们也是无奈。
而在这种无奈之中,他们还要照顾自己当初与自己的情谊。
这其中的仁义,实在难以言说。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
很多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虽能摆正态度,可是在面对细枝末节之时却经常犯错。
而冯祥与青林侯却能抓住这细节,两边都不得罪,可以说他们已然做到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
还能要求他们做什么呢?
问心无愧则已。
然而祝明飞仍是摇头,“不是所有人都是你这般脾性。”
“若世人都如你这般,那自是再好不过。”
“可世上万万人,各有不同,倘若人人如此左右敷衍,岂不是虚情假意?”
殷明闻言,笑着看向他,“这话问到了重点。”
“世上之人的确各有不同,所以才有世间万道各有其道的说法。”
“我为何在黄国立佛家,在玄国立阴阳家,在宇国却只是传道,却不立家?”
“正是因为每一处的人都有不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将适合他们的道带给他们,让他们自行领悟。”
“至于最终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对我们传下的道能够领悟多少,那便是他们自己的造化。”
殷明将目光望向在学宫内静心聆听杨子铭传道的一众学子。
“儒家言传身教,对仁义礼智信都有极高的要求。”
“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仁义礼智信,我们只能让他们知晓这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他们去传承。”
“但我们始终也要相信,如果我们不去做,那么这种道便会流失。”
“可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至少我们做到了我们该做的一切,不曾问心有愧,如此而已。”
所谓仁义,问心无愧谓之仁,坦然相对谓之义。
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两点,方得儒家大成。
祝明飞闻言,陷入沉思。
殷明见状也不打扰他,起身便离开了学宫。
回到大帅府之时,下人前来禀报,大帅有请。
殷明欣然前往。
“陛下已经下旨,将儒学奉为国学。”
殷大帅带回一个重磅消息!
皇帝竟然同意了将儒学奉为国学!
也就是说,皇帝已经同意了在唐国立儒家!
要知道,当初得闻殷明在唐国传道,皇帝可是令孟正锋列举了殷明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