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心经显威(第三更)
��然如此,那甘乐一旦成佛那还了得?!
只听殷明道,“此时的他尚未达到圆觉之境。”
“刚才他所言,只是他心中誓愿。”
“而这种誓愿与心经完全相符,所以心经度化之际也促成他的修为得到提升。”
“这是道的体现。”
佛之道,在殷明的意识里,一直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
因为佛讲六道轮回,讲究因果始终。
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对生命最宏大的最美好的期待。
可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渺小的,无论他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
终究只是六道之中的渺小尘埃,无法超脱。
而佛之所求,正是超脱。
超脱六道,进入轮回。
但世间真的有轮回吗?
道家或许尚有清静可言,可是佛家的轮回却实在令人百思不解。
最为关键的是,轮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
因为轮回之后的生命,不再是轮回之前的生命。
这二者间有着天壤之别。
可殷明却始终未曾拒绝佛道。
因为他知道,世间万道,每一道既有传承,那就必定有其传承下来的因果。
佛不正是讲究因果吗?
既能相互关联,那就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殷明才会指引甘乐由儒道进入佛道,通过那一句“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到,实无所得”指引甘乐进入真道。
只是进入真道之后的甘乐,能不能成佛,什么时候成佛。
那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在这一点上,殷明无法再做任何指引。
每个佛陀的道都是不一样的,他无法用自己记忆里的佛经再去指点甘乐。
因为那样的话,即便甘乐成佛,他心中佛道也是别的道,并非他自己的道。
杨子铭闻声点头,“世人各异,佛陀也是如此。”
“不过,甘兄若是能真正的进入圆觉之境,想来离成佛也就不远了吧。”
圆觉之境乃甘乐心中佛道的。
同样也是终点。
从他发下宏大誓愿的言词中就不难看出,他心中的圆觉之境,其实只是“空”。
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他达到圆觉之境,其实也是并未达到。
空和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
于是,杨子铭忽的想起了殷明在天元城内专门布下的阴阳池。
“难道佛家中的空与有就是阴阳?”
杨子铭诧异问到。
他记得殷明曾说过,阴极必阳,阳极必阴。
阴阳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的。
而佛家中的空与有也是如此。
真空非空,乃是有�
只听殷明道,“此时的他尚未达到圆觉之境。”
“刚才他所言,只是他心中誓愿。”
“而这种誓愿与心经完全相符,所以心经度化之际也促成他的修为得到提升。”
“这是道的体现。”
佛之道,在殷明的意识里,一直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
因为佛讲六道轮回,讲究因果始终。
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对生命最宏大的最美好的期待。
可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渺小的,无论他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
终究只是六道之中的渺小尘埃,无法超脱。
而佛之所求,正是超脱。
超脱六道,进入轮回。
但世间真的有轮回吗?
道家或许尚有清静可言,可是佛家的轮回却实在令人百思不解。
最为关键的是,轮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
因为轮回之后的生命,不再是轮回之前的生命。
这二者间有着天壤之别。
可殷明却始终未曾拒绝佛道。
因为他知道,世间万道,每一道既有传承,那就必定有其传承下来的因果。
佛不正是讲究因果吗?
既能相互关联,那就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殷明才会指引甘乐由儒道进入佛道,通过那一句“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到,实无所得”指引甘乐进入真道。
只是进入真道之后的甘乐,能不能成佛,什么时候成佛。
那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在这一点上,殷明无法再做任何指引。
每个佛陀的道都是不一样的,他无法用自己记忆里的佛经再去指点甘乐。
因为那样的话,即便甘乐成佛,他心中佛道也是别的道,并非他自己的道。
杨子铭闻声点头,“世人各异,佛陀也是如此。”
“不过,甘兄若是能真正的进入圆觉之境,想来离成佛也就不远了吧。”
圆觉之境乃甘乐心中佛道的。
同样也是终点。
从他发下宏大誓愿的言词中就不难看出,他心中的圆觉之境,其实只是“空”。
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他达到圆觉之境,其实也是并未达到。
空和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
于是,杨子铭忽的想起了殷明在天元城内专门布下的阴阳池。
“难道佛家中的空与有就是阴阳?”
杨子铭诧异问到。
他记得殷明曾说过,阴极必阳,阳极必阴。
阴阳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的。
而佛家中的空与有也是如此。
真空非空,乃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