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姜大哲的挣扎

  遇到这种情况,对外移民就成为了首选。

  平壤作为省会城市,建设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大街上基本上都是山东大汉那粗犷的口音,比起建立了四等人制度的李氏朝鲜,长老会的建设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的,因此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情景。

  如果是权力本位下,内部发生碰撞,需要非常激烈的博弈和制衡,计算什么关系啊,谁知道谁背后站着什么人?

  而一个成熟的金钱社会,大家只拼钱,看谁钱多谁牛逼的话,就非常简单了,一个小目标不过一个亿而已,十个小目标的瞧不起一个小目标的,一百个小目标的瞧不起十个小目标的……

  而目前朝鲜行省颇有几分这样的味道,原本压制下层的上层基本上都不再出现,而对于那些不识字的山民来说,帝都老爷和大王老爷似乎都是老爷,而且帝都老爷居然不收税,一下子把民心都拉走了。

  至于帝都老爷将真正千里挑一的绝色妹子都带走了,这也没什么,原本的老爷也是这样啊,而现在,如果一家的女子被偶尔路过的长老看中,那当真是马上可以过上神仙一样的日子了。

  目前朝鲜最火的生意,自然是高丽参和各种传说中滋阴补肾的鹿鞭啊什么的,在日渐消费化的帝都,这玩意逐渐被追逐,也给不少人带来了第一桶金。

  姜大哲站在城门口,看着来往的人流,他想不到的是,本地居民这么快就已经被收服,同时那些来此移民的山东人或者河北人,似乎很少与这些人发生争执,“正熙,你觉得如何?难道民间就这么认可了这些外人吗。”

  “老师,那些百姓不读圣人教诲,只要一点小恩小惠,却是再也不再感念我朝恩德,而市场上的生意很繁荣,各种活计很多,连找到活干。”

  “我让你去散播的,他们屠戮王族的行为呢,那些尸体,那些被掳走的女子。”

  “可那都很难,我们派去的人不能做的太明显,会暴露的,因此到最后,话题都会被翻转,毕竟他们都得开工吃饭,而吃饭就要靠着那些人……”

  朴正熙的脸色很不好,自从跟随恩师,走上了一条反抗长老会的道路,他倒是没有去举报恩师的思想,毕竟恩师对啊恩重如山不是,但是长老会利用海量的产品,各种新鲜玩意,逐渐收拢了这些人的心。

  其实从血统上而论,朝鲜人很难比较出自己的差异,而没有订立普通话的缘故,语言问题也可以归咎于方言而已。

  中国周边最重要的两个藩属国,本身与其临近的中国地区的居民,在生活习惯方面简直如同一人,如果假以时日,被吸收掉也很正常。

  而他们推行的各种文字和语言,正是阻挡的利器。

  不过,在长老会的铁腕下,这都不叫事儿,文字可以被焚烧,语言可以被寄宿式学校改换,一个月才能回一天家,哪怕家长有心也无力改变孩子一口地道的山东大葱味儿口音。

  再说了,这有什么可改的呢?

  姜大哲无法可想,他的头发依然全都白了,而接到的报告书,却是让她做好升迁的准备,自己是被殖民地部看中,即将升官了,可这升官意味着失去一切!

  一直以来,姜大哲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都是私底下给长老会捣乱,或者发泄自己的怨念而已,真到了真事儿上,根本无关于大局。

  “我们一直不敢打您的旗号,实在是对人心无法拉拢,况且,李氏的几位大王都已经不在了,我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