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
  柳恒澈看了半天,还是只能老实回答:“花,草,还有树。”他有些头疼,“不过我叫不出名字来。”

  赵幼青笑起来:“不错,你以前可不会这麽说话。”看到柳恒澈有些茫然的样子,赵幼青补充道,“你以前会说这是一处夜景,适合什麽样的场景氛围和表演,然後会搬出许多作品当中的场景片段来注释,特别会著重提到提问者本人的作品。”

  柳恒澈回想了一下,过去的自己也许是会这样说,一种迎合和戒备的反应。

  “你以前的目的x太重,阻碍你看到一些简单的东西。”赵幼青说,“怪不得你,半路出家,虽有天分却未开窍,完美主义又过於急进以致反而浮躁得失去方向。”

  柳恒澈惊讶无比,这还是他第一次从赵幼青嘴里听到如此切实地评判与……夸赞。在他的印象中,赵幼青是个不太多指点别人的大导演,更遑论真枪实剑地句句直指。

  “不必惊讶。”赵幼青说,“我对你印象不坏,甚至对你寄予厚望才会一直关注你。你大概不知道,从你出道开始到现在的几乎所有作品我都看过。”

  “赵导……”

  “不要高兴,我看得很失望,你越来越……匠气了。”赵幼青说,“匠艺并非表演,很早以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曾提到过这点。也许你觉得自己的演技是在提高,有些评论家和你的粉丝也被这种表面现象瞒骗过去了,但你却越来越不红。”

  “知道原因吗?”他问。

  “因为……匠气?”

  “对,观众的心理其实是很敏锐的,真正好的发自内心的表演与创作和刻板的机械式匠艺如同泾渭分明,你能轻易感觉到被打动或是未被打动……”

  柳恒澈想到了在自己论坛上看到的那个署名郁郁葱葱的人发的帖子,柳恒澈哪里有感情可言?

  “自然也会有高超的匠艺演员,通过程式化的表现,得以完好地展现一个角色的外在和在任何场景下会有的反应,但这种东西缺乏内心支撑的东西,是死的,会很快枯萎。”

  赵幼青又问他:“你种过盆栽吗?”

  “我父亲有这个爱好。”

  “其实你早该问问他才是。”赵幼青说,“养殖花卉盆栽的人都知道,再好的花种种在花盆中施用再好的肥料,仍然需要不定期地接触大地。花草树木本从大地中而来,它们需要大地来给予它们成长的地气,如果束之高阁,很容易就会养蔫。”

  “所以我缺少地气?”

  “你以前的表演就是个空架子,像挂在几十层高楼上的吊顶盆栽。”赵幼青笑起来,“美则美矣,却像假的。可是你现在学会站在大地上了,你刚才看到剧院里那些人的表演,觉得怎样?”

  “很chu糙,但不赖。”

  赵幼青点头:“他们的目的单纯,固然有模仿痕迹和m不著头脑的地方,但也偶然会有纯粹的创作产生,这就是你能看下去的缘故。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学,没有形成你的那种匠艺,”他说,“柳恒澈,要打破那层外壳和习惯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你已经六年都这麽过了,我一直以为你就要完蛋了,现在看来去年那件事或许正在这条路上推了你一把。”

  柳恒澈看著赵幼青,心中“怦怦”乱跳。

  赵幼青问他:“柳恒澈,你打算什麽时候回到这个舞台上?”

  第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