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
��就是音乐,就是小说,没有到艺术的程度。因为整个中国人的趣味,它都被破坏了,被败坏了。就像一个人吃馊饭,他绝对没有品位了。所以你那时候稍微端上点东西,是人吃的,他就觉得,这是文学。比如那时有些小说,很容易卖座,以后看来,其实在艺术上很简单。一定要到文学发展,正常地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培养出好的品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成长岁月/艾晓明(9)

  我觉得小波的作品是属于一种比较纯艺术的东西,属于能够培养人的文学趣味,一种品位的东西。

  像你说的这种流程图,我是说,以前的东西,它是不需要写得很复杂的。这种要证明某种写作意图,这种倾向,一直到现在还存在。

  如果你想把你的东西写得很复杂,那你也还是从一步一步地走起,像下棋一样,好像砌房子,一步一步砌起。所以,像小波,他想把小说做到这个程度,他注定要写个十七八遍。这样他才可以了解,这个小说,它有多少种可能性,然后他再选择一个可能性,把它发展下去。然后到了其他的路口,把某些可能性拼贴上去,然后再走到一个路口,再拼贴新的可能性。

  王:你知道金庸他怎么写小说,他在报上连载,他根本不可能改。他没有修改的余地,他每天的工作量很大。

  艾:金庸那个东西跟小波的作品不一样,他是带有很大的消遣性的。

  王:我是说他的结构,他的结构也相当得复杂。他也没有修改,小说在他头脑里就那么复杂。

  艾:金庸那个东西,他也有所本,武侠小说,它也有一套路数,而金庸是玩得很好。比如武侠小说,它都要有武林流派,比武,寻找秘笈,谁写武侠小说都得写这个。还有比如流派的承传,师门之间的格斗,最后一个英雄好汉的成长。武侠小说是要围绕这几个基本的母题来做的。但金庸,他一方面是对这个很熟,另外他有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这样,他比以前所有写武侠小说的人都有想象力。我看金庸是借小波的书。记得小波说:金庸的文学素质是一流的。

  王:金庸的结构能力很强。

  艾:你说他的结构能力很强,可是他的结构有时好像就是随意地发展出来的。

  王:有的很难啊,你发展出来以后,最后怎么能有力地结束。

  艾:反正金庸也是很神的,你看了他的书非得一口气把它看下去。而且绝对看得不累。

  王:金庸在海外评价其高无比,人们都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泰斗,谁也压不倒他,谁的才气也大不过他。

  艾:你说你们是什么时候看的金庸,67年?70年?

  王:大概接近于70年代,1970年左右。有人从海外带进来。

  艾?:72年,允许华侨来去自由,从香港过去,在那以前,海关是关着的。

  王:那可能,当时是有一个人,他家有海外关系,带进来的。

  艾:是个什么样的版本?书皮封面都有,是吧?

  王:版本?书皮,好像有。不过也很破,不知有几百人看过了。当时,我记得跟他们讲金庸的故事,都很不容易,前因后果的,这么多人物,这么多发展。这是一个大结构能力。我是说小波,他的长处在小空间能力。

  艾:他的作品可以细读,每一段。每一句。因为他写了很多遍。

  王:他炼过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