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私塾,上小学就是把英文、数学都补上去。后来就上师范。

  王:后来当八路军,也是当的笔杆子。

  宋:也做过政治工作,但主要是搞教育,他能讲。看问题也透。而且有点超前。所以到哪儿,下级、同事都对他特别好,但是对领导,他就不会了。看见别人有缺点,他也敢讲。

  艾:你父亲挨整是哪一年?1952年是吧?

  王:1952年。那时快“三反”“五反”了。妈妈你把李新写的那个东西给她看看。

  艾?:哦,《炎黄春秋》1992年5月总第6期。李新的《追思逻辑学家王方名》。

  王:我爸爸太天真,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其实很多青年加入共产党以后,很快就意识到,不能当理想主义者。可是我爸爸始终认为,应该有共产主义理想,应该很高尚、很纯洁。所以他在地方工作可以,因为那时上下级、同志之间关系都比较简单。他1950年调到中央###工作,后来他就倒霉了。

  宋:你可以看李新写的那段。

  艾:在这里,李新写的:“王方名把他受冤屈的经过和我讲得很详细。1952年‘三反’时,王方名给高教部领导提了许多意见,引起了许多领导对他的极度不满。恰在此时,四川转来了王方名家乡农会控告王方名包庇地主家庭,并附有王方名给他父亲的信。高教部领导如获至宝,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王方名当做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按党章规定,开除党员要经过支部,但‘三反’期间谁还顾到什么党章呢?由党组书记钱俊瑞签名呈报,经‘三反’运动副主任刘景范批示,再送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批准,这个铁案就铸成了。”

  王:后来1979年以后恢复党籍。因为当时是经安子文批的,所以一直扯皮,扯到了钱俊瑞他们那儿。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他们也挨整,就理解了。后来恢复了党籍。

  艾:李新写了,说:“安子文看了钱俊瑞的报告后,二话不说,就在报告上写下了他的意见,说他从前的批示有错误,应予撤销。”他承认,过去的官僚主义太严重了。你父亲平反你们帮忙了没有?帮他写材料、递材料?

  王:我们帮什么忙?这都是高干层才能处理的事。特别是他的老朋友李新帮的忙。

  艾:李新当时的职务高吗?

  王:他原来是人大校长吴玉章的秘书。

  宋:人大的教务长,后来是历史研究所所长。

  艾:你父亲挨整后就不在###了?

  王:他开始在人大附中教书,后来调到人大哲学系。

  艾:后来老人家看到他的文章了,是怎么看到的?

  王:老人家?什么老人家?

  艾:毛泽东啊。国内就这么说的。

  王:他呢,一直对苏联人很不忿,觉得苏联人跑到中国来颐指气使的,他当然想从苏联人那儿找点毛病。

  宋:他爸爸开逻辑课,对当时使用的苏联逻辑学教材,提出问题。一连写了几篇文章,发表在人大的《教学与研究》上。毛主席发现了,在1957年4月11日接见了他,谈了形式逻辑理论等问题,还留他吃了中饭。

  艾:你看过刘心武的文章吧,说你爸爸“文革”时被批斗了一回,小波看见了,笑了一下,你爸爸老不饶他。

  王:批斗,我不知道。他可能是受批斗过,但是,他,绝对保密,不让我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