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部分
何力崛起于太宗时代,但攀上顶峰却还是在李治即位之后。此番见李上皇如此动情,他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对那赞语更是百般拜谢…………虽已经融入大唐多年,但对于这种并没有过分夸大的言辞,他还不至于假惺惺地推辞。

  那是他的功勋,是他该得的赞赏,他并未冒领半分!

  君臣相对这么泪千行一把,彼此的感情立刻就加深了。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边还是姻亲,临洮县主可货真价实是李治的堂姐。这公事上的事情李治也没有多交待,毕竟这是政事堂诸宰相举荐的人选,他的决定不过只需是否两个字,而他亦没有否决的必要。

  羽林军交到这样一个私心不重的人手里,他应该是可以放心的。

  从贞观殿出来,契何力原本就想直接打道回府,谁知道走到半道上,忽然有内侍气喘吁吁地赶上来,满脸堆笑地说是太上皇后有赐。望见十几个人捧着的绫罗绸缎珠宝玉器等物,这辈子就没愁过钱的他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他娘的,早知道如此,他还不如在西北不回来了,省得遇上这种乱七八糟的麻烦事!不是都说大唐新老两套班子彼此之间默契无间么,怎么他回来见到的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如果李贤在这里,一定会不无苦涩地提醒说,人老了就会多疑,更何况是曾经垂拱九宸的皇帝?是人都有失落感,更何况自诩为英明神武直追太宗的昔日李大帝?

  六月的洛阳,货真价实是烈日熊熊如火烤,能把人烤熟了。

  第六百五十四章 … 太上皇夫妻的分歧

  男人不可一日无权。醉露书院

  对于大唐的男人们来说,这可谓是至理名言,起居八座一呼百诺的日子实在是太让人憧憬了,否则,又哪里会有那么多怨恨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当然,如今初唐四个本应该四处感慨怀才不遇的诗人,正在东宫崇文馆中使劲修订后汉书和本朝的国史,没功夫再作什么乱七八糟的伤怀诗了。

  那么,如今这大热天,最伤怀的男人是谁?是当了皇帝还和太子没什么两样的李弘,是顽劣却被硬派了一堆任务的李显,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李贤?抑或是那群时时刻刻要面对上头千变万化决策,位高权重的朝廷大臣们?

  都不是!现如今没事情就喜欢伤怀的,是刚刚过完四十六岁生日的大唐太上皇李治。

  李治当初还是晋王的时候,对于文学就有相当的爱好,当了东宫太子身边簇拥了一大堆声明卓著的学者,更是成了一个大好的文学青年。等到李治登基成了皇帝,继于志宁和许敬宗之后,又出来一个文才奇高词采华茂的上官仪,因此他在欣赏诗的同时,自己也做了不少。退位之后,空闲时间多了,这种爱好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仅仅是在太上皇身旁负责伺候笔墨的内侍,每天收拾出去的废弃字纸,少说就有几十张之多。而能够抄录下来的成品诗赋,基本上也是以每天一张的速度累计。这内侍中识字的虽说不多,但王福顺却算是一个,因此敏锐地感觉到了几许异样。

  最初的几首诗都是感怀自己的功业,充满了一种气吞河山的大气…………尽管遣词造句和名家所作还有那么些差距。但渐渐的,里头就开始流露出几许埋怨和不满了,到最后简直可以归类到宫怨这一类里头,尽管这作者是一个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大男人。

  这前头太上皇层出不穷地可怕问题就已经够折腾人了。现在居然还写这种诗,这不会闹出什么大事吧!忧国忧民忧自己的王福顺自知绝不能放任这种趋势,因此这一天在安顿了李治午睡之后,便借着往外送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