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十一章 能名传千古的功绩
�绍了一下试帖诗的类型,还将自己从县试、府试、院试,到乡试、会试、殿试的经历详详细细跟杨聪讲了一遍,各种应试经验,没有丝毫保留,全倒出来了。

  杨聪听了,不由咋舌,原来这县试、府试和院试还算是简单的了,乡试和会试才要人命呢。

  乡试和会试一考就是三天,而且有义、论、策三种题目,总共九篇文章,那真是要人命啊,乡试和会试中考死的都大有人在!

  吃惊之余,他心中也不免有些得意,这礼看样子是送人家心坎上了啊,要不然人家费劲跟自己讲这些干嘛。

  这次他却是猜错了,刘守良之所以这么费劲介绍科举考试的经验,可不是因为那车花梨木,他可是奔着教化之功去的。

  这年头,教化之功甚至比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的功绩更大,要他治下能出个解元甚至是状元,那可不得了了,他连升三级都有可能。

  而且,他能获得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如果杨聪真中了解元或者状元,那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种人物很有可能会在青史中立传,到时候他这个县令十有八九会跟着出现在青史中,随之名传千古。

  名传千古啊,这可是读书人最高的荣耀,刘守良肯定希望他治下这个“天才”能一路青云直上,高中状元,让他也能沾光,名传千古,所以,他才会这么费劲跟杨聪介绍科举考试的经验。

  甚至,他还在想,这次如果杨聪不中,他就做一套红木家具去送礼,不管怎么样,他也得赖在这惠安县令任上,等着这个“天才”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