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
  这可不像个十一岁的孩子。

  殿试的时间过得极快,以至于等该问的问完了,几个考官都还意犹未尽。

  皇上可等的略有些着急了。

  他给虞鹤使了个眼色,后者就心领神会的把后面的会议都推了,安排这孩子接下来的会面。

  待用过晚膳之后,徐渭被召进了乾清殿里,单独面见皇上。

  在这一刻,虞璁才看清楚他的面容。

  还真和刚才的感觉一样,眸中自带通透的灵气,肤白发乌就是略瘦了点,再吃圆些就是观音旁边的小童子了。

  “徐渭。”虞璁看着他这模样,心里多了几分亲近:“一个人来京城的?”

  “父亲指派了两个随从陪着,”小男孩扬起头来,不紧不慢道:“刚抵达京城不到半个月。”

  见到皇上也不怵,还真不是一般人。

  听这话里的意思,他早逝的父亲如今也续了命,没让那混账小妾把他赶出门。

  “那,”虞璁想了想道:“跟我讲讲你的故事?”

  原来,这徐渭原本在家里安心读书,还真没考虑过提前参加科举。

  他六岁读书,九岁作文,本身在家里就已经绽露出了少年的天赋。

  八岁那年寻仙考的事情推到了江浙一带,徐父虽然不好功名富贵,在听说不限身份年龄的时候也动了心,想让儿子去试试。

  可是徐渭年纪轻轻的就颇为自负,并不想和那些屠夫脚夫同处一厅,只跟父亲禀告道,要考试可以,那就让儿子去考科举,这种另辟蹊径的法子,他不稀罕去。

  这就是你迟到四年的原因吗。

  虞璁听到这,心里默默的给这小洁癖记了一笔。

  才八岁就一股文人的臭脾气,还真是骨子里就透着股傲气。

  “后来九岁考了秀才,十岁过了省试,今日便站在陛下眼前了。”

  明代的神童数不胜数,光是自己前后两朝的,从杨家父子到张居正,那个个都是十到十五岁前后就考了举人。

  这江浙一带的科举恐怕还是有些猫腻,但是理科卷子作不了假,该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在科举改革的时候还一道把制度完善,严查舞弊。

  徐渭也算是福气好,托着这科举改革的第一缕东风,就靠这数学天赋入了京。

  “这京中可有亲戚照拂?”

  “暂时没有。”

  “这样吧,”虞璁想了想道:“朕给你介绍一个义兄,回头让他带着你在朝廷内外熟悉一下。”

  严世藩早就忙不过来了,可是胡宗宪这不还在朝廷里学习历练来着嘛。

  甭管徐渭将来从理从文,起码这两人上辈子惺惺相惜,这回应该也处的不错。

  “虞鹤,把胡宗宪叫来。”

  虞鹤再回来的时候,身后跟了个白面书生。

  这青年与那小孩对视了一眼,竟有种亲切的感觉。

  “你往后就随他住在国子监的教舍里,”虞璁忍住打哈欠的冲动道:“有什么不懂的都尽管问他六月末大学开办,你可以留在旧国子监这学政务编修,也可以跟着去理科大学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