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薛仁贵识破身份
sp;薛仁贵等部众,早已等待良久,好似一头头饥饿的猛虎,两眼放着绿色的光芒,待城门即开,所有人跟发了疯似的冲入伏龙关内。

  薛仁贵率领的铁骑,如巨海浪涛,席卷天险关隘,所到之处,西凉将士将死于他们的屠刀之下。

  扼守天险要地的伏龙关,就此落入大唐的手中,打开西凉国的第一道门户,被区区数百人的军队拿下。

  唐军伤亡不过数十余人,而惨死唐军刀下的西凉军,足有五百多人。

  这是一场闪电战,打的就是一个“快”字,以突然袭击之法,以雷霆万钧之力,以千军万马不可抵挡之势,迅速占领伏龙关。

  在这场战役之中,李牧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无论其才能谋略,还是实力都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

  先以火攻,再以快攻。两者完美的结合,轻松占领城池。正如兵法有言道:“火法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李牧尘正是运用此法,反其道而行之,他笃定伏龙关守将无法将兵法之道融会贯通,才施以计策。

  兵法又云:“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此为火攻之法,正因于大亮不懂兵法之道,突发状况,不知该如何布放兵力,这也是导致他失去伏龙关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场令人拍手称快的战役,必将会被后人传唱,并载入史册。

  待旭日东升,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划破黑夜长空,伏龙关,占据天险之地,昨日还属于西凉,今日已然归于大唐。

  城门楼上,缓缓升起地“薛”字大旗,旗帜招展,迎风飘荡。

  等诸多西凉百姓从睡梦中醒来,却发现他们早已成为降国之民。薛仁贵下令,凡攻城略地之处,不得滥杀无辜,不得强抢民女,不得入室盗取,但凡有违背者,皆以军法论处。

  初战大捷,此战实在振奋人心,薛仁贵等百余部众,轻松夺下伏龙关,这绝对可以称得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正如当年的唐王,据收虎牢关,最后大败窦建德数十万大军,不可谓是惊险万分。与此比之,惊险少了几分,却也是难得的胜战。

  薛仁贵身威风铠甲,站在虎牢关的城头上,正等待着左路大军的汇合,只怕经此一战,消息很快传遍西凉其他关口。

  到时候,再想要‘出奇制胜’怕也是有空无心,敌人有了防范,此招已经不适合再用,唯有等待大军汇合,全力功成才可一举破敌而攻之。

  “火烧伏龙关!!”

  薛仁贵眺望着远方,看着被唐军占领的彭阳郡县,他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身为远征兵马大元帅,他甚为自豪。

  很快,薛仁贵上书呈递朝廷,将‘火烧伏龙关’战役的始末详述写于信中,将初战的捷报送达天听,也好让唐王为之振奋。

  半月之后,捷报传至长安,唐王随同百官共观之,朝野上下,无不振奋不已,而唐王更是当场直言:“仁贵者,真乃帝国之神将也。”

  此话,远在千里之外的薛仁贵是听不到的,只不过,在此之前,薛仁贵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见一见传说中的白袍小将,在这场夺取伏龙关的战役中,他发挥了不可取代的地位,如此良将,就此埋伏了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