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
款待娘家客人的饺子汤所用的饺子,蒸好娶亲大馒头和款待娘家客人的小馒头,摘剥好次r所用的葱、蒜、姜,洗涮好次r用的锅碗瓢盆。这些活都由自家里老婆媳妇们g。这一大堆杂七杂八的活儿,没有一个精g的妇女主持安排不行。张家里老婆们论精明能g首推秦花妮,其次是张鸿勇的媳妇小胖妮,再次就是张鸿兆的媳妇——外号叫“大烟筒”的杨春芬,每逢张家办事,这三个比较争强好胜的媳妇都会发生一场争权夺利的明争暗斗,这一次秦花妮抢先取得胜利。

  下午,张鸿远指挥着他的叔伯弟兄们和儿子、侄儿们开始借家俱、盘灶火。那灶火是临时火,能烧开四担水大锅的大火。天黑前,搭起篷布,把整个小院遮了起来。

  这时天空中零零落落的雪花飘在了篷布上,静静地谛听着张鸿远家叮叮咚咚、嘶嘶喊喊的热闹声。

  吃过晚饭,张鸿远让建忠把建忠的叔叔以及堂叔堂伯伯叫来,碰头商量次r的人员分工事项。张鸿远做过许多次总管,都能镇定自若,然而,这次为自己家做总管却不由有些心中着慌,而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着慌,慌从何来,所以,他将次r要办的所有事项都在心中列好了流水账,直到将人员分工敲定,又反复掂量却无遗漏,才安心入睡。

  凌凌散散的小雪花倔强地从容地飘了整整一夜。这些看起来卑微单薄的小东西们,像这片土地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样,自信地,仿佛带点傻哈哈气,执迷地依附这片土地,厮守着这片土地,最终与这片土地自然而然地溶于一体。它们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着,为着一个神圣的使命,潇洒而来,一夜之间村庄、山梁便被装扮成一位玉洁冰清的淑女。这位淑女仿佛是吉祥、喜悦和美满的化身,来到这片土地,问候这片土地,抚摸这片土地上奔波了一整年的人们的疲倦心房。

  j叫头遍,刘瑞芬和孩子们就起床了。刘瑞芬淘米、洗红薯,准备早上一大家四五十口人吃的焖饭。建忠虽是新郎官,但也早早起来挑水去了。建英在厨房礤土豆丝,准备就饭菜。建诚和建刚跑出跑进忙着给门神、土地、天地、财神、灶王等神圣们摆供烧香,这小哥俩常常因为找不到神在哪,或者是因为不知往哪里摆供品争吵起来,争吵一会,谁也说不服谁,只好进屋里叫醒仍睡在炕上的父亲张鸿远。

  张鸿远被叫醒了。他没有早起的习惯。躺在炕上,热炕温暖着他那瘦弱的身躯,他心安理得指拨着孩子们忙里忙外。

  他认为这是别人不如他的地方。弟弟张鸿志能有这种体验吗?不能,他连儿子都没有。堂弟张鸿勇有吗?没有,虽然他有一儿一女,可别说是侍候他,就是他侍候孩子们稍有不周,还会受到孩子们抱怨,老婆小胖妮还要赏他一顿臭骂。那么,闷颅呢?堂弟闷颅是弟兄们中生儿育女的冠军,他有五女三子,可是别说他躺在炕上指挥老婆孩子g点活儿,他一声不吭像个奴隶似的g一天活儿,老婆能正眼看他一眼就感激涕零了。张鸿远毕竟是张鸿远呀,他的生活有自己的自豪和佳境呀。

  吃过早饭,雪住了。东方的天空透出了淡黄的光晕。有建忠的堂叔张鸿兆、建忠的姑姑张鸿娥,加上介绍人李林秀和一个八岁男孩组成的娶亲队出发了。按照传统,新娘子是用轿子迎娶的,但五十年代改作毛驴迎娶,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今天,由于洋车——自行车的时髦,因此又改用自行车迎娶了。

  传统也要变化,随着社会发展趋势在变,而实质却始终不变。今天迎娶新娘子推自行车的是“大眼睛”刘壮虎和“黄风”张德兴两个人。

  建忠不去迎新娘,当地风俗规定新郎在家等新娘,叫做等亲。什么时候新娘子来到家门口,什么时候新郎官才去换衣装,换上里里外外一身新,才拜天地入d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