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同进士
r />   就比如说眼下的“同进士”!

  在他的记忆中,明清科举分为三甲。

  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中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这里的“同”,实际上表示的却是“不同”。

  “同进士”的地位着实令人尴尬。

  就好似饥肠辘辘之时,旁人端上好饭好菜,却赫然发现盘中粘着一只青头苍蝇,为肚肠计,不能不伸筷子。

  可一伸筷子,又恶心得难受。

  因此,稍稍自尊自爱之徒,都会将“同进士出身”当作一种不能一洗了之的难言之隐。

  当然,其实同进士也不丢脸,是进士的后备人选。

  只是在古代科举等级上,同进士比进士低,但还是高于举人的。

  只是相对而言,同进士的地位相当尴尬,可谓是不上不下。

  就拿明朝官场一句惯例的话来说:“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这么一来,同进士就彻底没了进入翰林院的机会。

  所以也就没了当上大官的机会。

  毕竟一般人想要入翰林,最低的要求,那就是进士出身。

  而进士进入翰林院后,则被称为庶吉士。

  庶吉士亦称庶常。

  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

  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

  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

  例如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

  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说到这,就要提一个清朝很有名的人,他叫曾国藩。

  之前说过,“同进士”的“同”,实际上表示的却是“不同”!

  目的刚开始是为了给落第举人一点心理安慰,省得他们一时想不开了上街游行,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而当时与“同进士”相对应的是“如夫人”。

  所谓“如夫人”乃小老婆。

  小老婆当然不是夫人,可为了安慰她,或者为了给她指明一条“光明”前程,大老爷就称她为“如夫人”!

  字面上好像是说,你在我这里“如”同“夫人”一样,不会受到任何歧视。

  而实际上不过是点明你只是像夫人罢了,根本就不是夫人,要做夫人,你才“万里长征”只迈出第一步!

  当年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殿试,只是入围三甲,所以就成了“同进士”。

  这事成了他一个心病!

  而因为这,反而在日后引起了一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