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东征西讨(三)
,尽可能不去做大的变动。他经历的很多事还是能看出来,很多事物已不再按着李彦知道的方向发展。

  起码,李锦儿的出现,完全是改变了西域的发展,吐蕃被灭了,西突厥也提前被灭,但吐谷浑却比历史中多延续了好几年。如今薛廷陀是不是历史上在贞观十八年被灭的,李彦根本不知道。

  这些源于他对原来历史的不了解,其实,确实李世民没有变,历史就会按着他原来的轨道前进。历史上,薛廷陀确实是在贞观十九年到贞观二十年之间被灭的。但那是征伐高句丽之后,可历史还是出现了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灭薛延陀之战提前了,和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同时进行。

  李彦并不精通历史,如果精通,他会知道,既然李世民没有变,那他征伐高句丽就会走与原来历史一样的道路。如果知道,可能历史变化更大,但李彦不知道。所以,他和李靖领兵进攻薛廷陀。李世民进行对高句丽战斗,还会是原来的样子。

  以大唐现在的国力和军力,李彦相信不应该像原来那样,应该更容易一些,所以,他不再管李世民的征伐高句丽,而是一心准备自己的事情。李靖虽然老了,但他的能力却没有减少,相反,用兵更加老练。

  和李彦研究后,李彦才知道,李世民进行这次作战,对高句丽用的不是府兵,竟然是募兵,采取自愿参战的原则。十万大军是自愿军,并非是十六卫的府兵,所以才大方的对李彦说需要多少人,他给李彦。

  但李彦没多要,只是要了左右骁卫,这一来,只是两个卫的兵力,共计一万人。因为是调府兵,从全国各地向北集结,要比李世民慢的多。对于用兵,经验丰富的李靖在李世民前往洛阳的时候,他也离开长安,前往夏州,准备在那里集中兵力,集结作战物资。

  薛廷陀占据了******的地方,主力在渃真水一带,而他的牙帐在原来颉利可汗的牙帐,阴山以北,也就是碛口一带。李靖决定从定襄集中兵力,进入夏州,也就是原来的朔方城,再向前,从朔州可直接进攻渃真水,击溃他主力之后,直接进攻碛口,再来一次灭突厥的战斗。

  对这个计划,李彦没有反对,对于用兵之道,李靖超过李彦太多,他不过是仗着知道很多后世的战法而已。单论古代用兵,李彦根本不行,所以,他把总管的位置让给李靖,自己还当好自己的参谋就行。

  李靖先期离开,李彦并没有走,一来,他通过李丽质在准备一些物资,二来,他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按李世民要求,李治留下监国。但他并不在长安,而是要求李治前往洛阳随驾。当李世民宣布的时候,李治脸上的不情愿,李彦能看出来。因为什么,李彦也知道,毕竟他偷听了李治和武媚娘两个人的谈话。

  除了说李治没出息以外,李彦想解决两个人的事情。其实,李治一朝,武则天并没有篡权,只是李治身体不好开始,武则天逐步掌握权力。当她的儿子上来之后,帝后之争越来越厉害。为了自己说了算,武则天连着把三个儿子全废了,最后才自己称帝。

  如果他的儿子表现的强一些,武则天未必能篡权。对武则天的治国才能,李彦还是承认的,也是后来历史学家不得不承认的。只能在她个人生活作风上,大肆贬低她。

  所以,李彦决定找来两个人谈一下,有自己监督,有周围庞大的力量,武则天如果明智,她可以协助李治治国,但不能篡权。这也是李彦的小心思,他想利用武则天的能力。

  起码李彦看过的书中知道,武则天开文武两科科举,同时,大力打击世家,重视商业和农业,对外强调用兵,取得平定西域和吐蕃的军事胜利,也成功灭掉高句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