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琐事
�的拎包入住的,倒也方便的很,搬进来以后,缺少的东西都陆陆续续补上了。

  至于玉竹的学校也好处理,直接交了一笔择校费,就把学籍转过来了。

  玉兰之前还担心玉竹不适应,结果三天不到,玉竹已经和新同学打成一片了。

  剩下的就是陈力家具厂的事了。

  这段时间陈力就一直在纠结这事。

  他供职的家具厂在c市,厂里设有他专用的工作间,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的作坊里做好东西再拉过去的。

  而他的作坊除了制作样品外,还承接一部分来自周边乡村的订单。

  家搬到市里以后,村里的作坊去留就成了一个难题。

  陈力思前想后,觉得作坊一搬迁,至少要流失一大半的客户,虽然他不靠这份收入谋生,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个人兴趣。

  可就这样关闭作坊,陈力觉得十分可惜。

  玉兰问他:“阿爹,要不……村里的作坊就别搬了?”

  陈力愁眉苦脸,“不搬不行,搬了又可惜,我是没法子了。”

  玉兰试探着问:“您不是带了个徒弟吗?问问他要不要接?以后您可以去厂里上班,村里的作坊就转给他吧。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撑的起来。”

  陈力眼睛一亮,手一拍,说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阿明跟了我两三年了,也能独当一面了。要是作坊交给他,我也放心的很。那我就能专心做厂里的事了。二丫你可真聪明!那我赶紧打电话去问问他。”

  玉兰汗,这夸奖一点也不走心。

  陈立兴匆匆地去打电话,玉兰老神在在地等着。

  阿爹的作坊开了几年,算是宏光乡里独一份。

  这几年人们的家庭条件好了,开始追求舒适与风尚,新式家具的市场潜力很大。这一点从阿爹供职的家具厂生意蒸蒸日上就能看出来的。

  一种产业兴起,一旦看见利益,自然有人跟风。

  不过,那些人一来是没有阿爹那份手艺,二来是不舍得用料,三则是没有客源。

  所以,阿爹一旦决定转让作坊,想买的人肯定不少。

  只要陈永明有野心,就一定不会犯傻拒绝阿爹的提议的。

  果然,没一会儿,陈力回来了,高兴地说:“阿明高兴坏了。还催我赶紧去办转让手续呢。”

  玉兰说:“阿爹,作坊里的工具什么的都别带了,你们厂的工作间都备着呢,索性都留给阿明哥吧?”

  陈力挠挠头,玉兰若不这么说,他还真的准备把自己用顺手的工具带走的。

  至于其他的则全部留给陈永明了。

  玉兰随口问道:“多少钱转掉了?”

  陈力报了一个数字,比玉兰预估的价格还高一点,说明陈永明没有压价,玉兰顿时对陈永明的印象好了不少。

  不过,玉兰记得阿明嫂的性格不太讨喜,她对阿明嫂和大姐吵架的一幕记忆犹新。

  早几年阿明嫂一双眼长在头顶上,看玉兰一家不顺眼,逮到机会就要刺玉兰姐妹几句。

  等后来玉兰家里条件好了,陈永明又跟着陈力学做木工,阿明嫂没少对李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