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
  他知道东西是新人修复的,主动将起拍价降低,难道做错了?

  王会长可不想等人拍下了,再知道做修复的是个新手,又回来找他理论。

  “给这本书做修复是我学生!她技巧高超,悟性又好,在某些方面甚至能与我打个平手。这本书经她修复后,我几乎找不出任何一处需要二次修整的地方,就是因为做得好,才特意送来参拍的。”何教授起身,回头向众人解释。

  “经两轮专家鉴定都看不出手法问题,证明这本书确实能值到五十万的定价。大家不能因为是新人做的修复,就忽略她技术上的价值!”

  何教授这话引得台上几位专家纷纷点头,看来都极其赞同他凭技术论成败的说法。

  “您的学生?是王大伟吗?”

  “如果是王大伟,五十万也说得过去。”听问话人提起王大伟的名字,不少人纷纷点头。

  “王大伟可不是新人了,最近名头正火呢,湾省不少古玩藏家都指定他过去做修复……”

  “那还有谁?何教授教出来的几个学生都离校好多年了,哪儿来的新人?”

  “是何教授边上坐的那位吧?我好像记得谁说苏涌诗集是她修复的?”人群中有个声音响起。

  众人将目光从何教授身上移开,落到林芝身上。

  “是她?”

  “怎么可能?她才十几岁吧?苏涌诗集是她修复的?开玩笑!”

  “搞错了吧?”

  “没搞错!是她!朱松专家问吴公来源的时候,何教授指认过。”对刚才事件记忆犹新的一位买家发声。

  被这句话提醒,大家也都想起来了。

  刚刚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吴公真假上,一会儿看几个教授争来争去,一会儿又涌去瞧造纸八方的热闹。

  侧重点的不同,令不少人都忽略了何教授曾指出修复苏涌诗集的人是林芝这件事。

  “对,是她。别的不记得,她说自己用吴公修书可忘不了。大手笔,有魄力!”

  “不管手艺好不好,至少舍得用吴公!冲她这份舍得,五十万也值了。”

  “你们觉得值吗?这位林小姐刚刚才送了本造纸八方给朱松啊。这到底是情面价还是真看技术啊?”

  “那第一轮呢?第一轮几个专家也没过好处,不也瞧不出破绽吗?”

  “那谁知道?反正这个定价有点不对劲。你看,都没人出价……”

  因为对修复者异议极大,从给出起拍价后就一直没人举牌,主持人站在台上,场面很是冷清。

  几个专家和何教授做解释的时候刻意不提林芝的名字,也是考虑到刚刚赠送造纸八方的事,怕大家会因此联想到定价不公。

  结果怕什么就来什么,听到后面议论风向开始转变,何教授跟林芝表情都不太好。

  明明是凭的手艺,现在被当作是人情了。

  要是真没人拍,不就等于大家都默认了这个伪事实吗?

  正在林芝忐忑不定的时候,蔡润明老先生微笑举牌。

  “六十五万。”

  他这一个动作,令得厅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