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对着钱婆子,她还能提起胆子据理力争,但对上老夫人,她连说话的力气都提不起来。

  “我还不知道,府里什么时候仗着孙氏,就能越过我来。”唐梨花有原身留下的习惯,说话的同时,手中的佛珠在慢慢转动。

  很快就有下人给她搬来太师椅,钱婆子扶着主子坐下,为她端上一杯茶,“老夫人切勿动气,都是这群贱蹄子仗着二姑娘才回府,就伺候的不尽心,老奴定会仔细敲打。”

  唐梨花眼皮微垂,接过手边递来的茶,微微热气吹拂到面,眼前好似蒙上一层雾,她却连眼睑眨都没眨,“既都不尽心,那便发到庄子上去吧,等媛儿醒了,让她自己再选一批就是。”

  钱婆子当然没有异议,恭声应是。

  底下的下人们却一个个如丧考妣,犹如被人抽走了所有精气神,可面对侯府的老夫人,他们连求饶都不敢,只能被人赶着出了院子。

  心中更多的是后悔懊恼,不该因为被调到二姑娘院子,就敷衍了事。

  唐梨花看着春兰被两个婆子拖着离开了院子,眼神幽深。

  这侯府的下人和主子,就如人生百态,挣扎在底层,想要往上爬,跟在厉害主子身边,就高人一等。

  跟在不受宠主子身边,便夹起尾巴,不敢惹人眼。

  别以为他们这又多可怜,在这个时代,在侯府他们至少还能吃饱穿暖,还有额外的例钱交给家里。

  到了外面能不能填饱肚子都是个问题。

  这些人跟在哪位主子身后,也就是例钱多少的问题,但他们却偏偏有了别的心思。

  在小说剧情里,这些人前世也被派来公良媛的院子。

  公良媛前世进府的时候更不堪上不得台面,这群子下人便在背后说嘴,虽人在汀兰苑,可做事并不上心。

  一寻到时间,就去讨好公良静院中的下人,希望能搭上机会,往后自己也能去大姑娘院里伺候。

  所以说公良媛对公良静的怨恨也不是平白无故的来的,这些人自以为自己的目光很隐晦。

  但公良媛性子本来就敏感,对于下人们时不时投过来怜悯的眼神,更让她怯弱。

  特别是春兰,更是不把自己当作丫鬟。

  孙氏来的时候她装乖卖巧,孙氏不在的时候,公良媛连指使她倒杯水,都不行。

  前世公良媛不是没有跟孙氏提过自己不要丫鬟伺候,但孙氏以春兰以前是她身边伺候着的,最懂伺候人,有春兰在她才安心。

  给公良媛说的,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散了个一干二净。

  孙氏是不知道春兰竟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她身为母亲,连自己女儿的一样都看不出来。

  后来公良媛黑化后,首先处置的就是春兰,将人打的皮开肉绽,孙氏还因为这个训斥了她,根本就不问什么缘由。

  而那个秋菊就是纯属的会咬人的狗不叫,公良媛对她的信任多一些,但每次公良媛针对公良静失败,其实就是秋菊通风报的信。

  孙氏精挑细选,就选出这么两个东西。

  唐梨花对于把她们发配到庄子上,心安理得。

  去了庄子苦了点,但总能饱肚子,比发卖了好,但肯定是没在侯府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