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
��“请问林导您插手此事的理由为何,是否如传闻一样,是出于与主演存在亲密关系的原因。”

  “哦?”林思霁头过去,嘴角礼貌勾起,“我拍了两部电影,部部传出莫须有的流言。我倒很好奇,你现在问的亲密关系,是与《笼中信》男主的亲密关系呢?还是与《双面人生》男主的亲密关系呢?”

  他这一提醒,在场记者骤然停顿。

  他们的不约而同想到5、6年前,《笼中信》之后一段时期,圈内公认好拿捏的新人导演和影帝,在电影下映许久后杀了个马回枪,将当年造谣传谣的媒体告了个遍,胜诉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百。

  胜诉的二人并未索取昂贵的赔偿金额,只要求造谣者当面及全网道歉。

  当年,林思霁给圈内人士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已经退圈的年轻导演居住法国,上门道歉的记者不得不辛劳飞一趟,周转着跑到巴黎5区某狭小的学生公寓,对林思霁点头哈腰。

  笑眯眯地天才导演用劣质茶叶招待了记者们,他邀请到来者坐下详谈,然后轻描淡写道出他们的来路、底细以及把柄。

  “如果我乐意,我完全有能力让您声名狼藉地重新选择一份职业。”

  林思霁饶有兴致地观察着额上挂满冷汗的记者,在人绷不住时莞尔:“开玩笑的,我不搞一言堂那套,充分尊重言论自由。”

  他最终温和道:“也希望您也能尊重言论自由。”

  被请过去的记者数量虽多,但相较记者圈总人数依旧是沧海一粟。

  不过林思霁却因此在记者圈里名声大振,“不要惹林思霁”甚至一度隐隐成了圈内某条劝告。

  后来一段时间内,林思霁的影响甚至能庇护一些人,凡是和他有合作电视剧或者戏剧的演员,在合作期间风评总是奇特的好,造谣和挑事的帖子相比以往都少了很多……

  可惜的是这种正面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弱,七年后林思霁重返电影届,不少记者好了伤疤忘了疼,暗搓搓上来招惹……

  如今林思霁一点,他们才惊觉不对,随后出了一身冷汗。

  记者群彻底平静,这正是林思霁想要的效果。

  以防万一,他补充一句,“会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然后便又礼貌开口道“劳驾”,架着杨焱离开了现场。

  杨焱并没有完全失去意识,在楼梯间他是头晕耳鸣,出到空旷区域便缓解很多,面对林思霁的关切也能回应上几句。

  但一直到林思霁把他带上车,让司机开出好一段距离,又上下车一趟回来,杨焱才彻底恢复清醒。

  林思霁拉门上车,把手上拎的东西递给杨焱。

  杨焱恹恹问:“什么?”

  “奶茶。”林思霁反手把门关好,和司机说去金莱,然后对杨焱笑下,“没有布丁,只能要仙草了。”

  “哦……”杨焱低头看一眼,“我不能喝。”

  “为什么?”

  “身材管理。”

  林思霁说:“喝吧,没事。”

  杨焱终于打起几分精神,他吃力地冲林思霁皱眉:“林导,你就这么想看我被形体老师痛骂吗?”

  “我会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