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四 绮色琉璃
��玩得比男人疯,哪曾这样保养过自己的手呢?
正在走神时,忽听到老妇人问她:“小公公是一直在王爷身边伺候的吗?”
她赶紧摇头,说:“也只几天而已,之前都是其他公公在服侍着,不巧这回生病,王爷近身的几位公公都染上了,就临时将我调来使唤几天。”
“那也是小公公做事稳重,所以才得王爷信任。”妇人笑着,又打听问,“那小公公该了解王爷的日常起居?”
“日常……也不是特别了解。”她诚实地说,“我笨手笨脚的,也并不会服侍人,只偶尔跟王爷出来走走。”
“毕竟是王爷身边人,定是深知的。”妇人眉眼笑开了花,“小公公,你跟我们说一说,夔王爷喜欢什么颜色,爱吃什么口味,身边侍女多是什么性情?”
黄梓瑕忽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难以应付的场面:“夔王爷他……不太喜欢别人老跟着,经常一人独处,至于侍女什么的……没见过。”
有严重洁癖,性格冷清,很难对付。她在心里加上一句。
“嬷嬷。”王若终于忍不住,低低唤了她一声。
黄梓瑕才发现王若已经快要将头埋到衣服中了,晕红的脸颊如同浅醉,说不出的动人。
“哎呀,我家姑娘真是的,既然已经收了信物,早日了解王爷,也是理所应当对不对?”妇人赶紧搂了王若的肩笑道。
黄梓瑕这才从她那一连串的问话中得空,说:“姑娘也不必担心,夔王是很好相处的人,而且姑娘是琅琊王家的千金,又生得如此容貌,王爷既然在这么多人中一眼看上了你,必定爱逾珍宝,白首不离。”
王若抬眼望着她,低低地说:“多谢小公公,希望能……如你吉言。”说着,她唇角绽出僵硬的笑容,脸上又蒙上一层惶恐,“我……我一见到王爷,就完全不知怎么办,连走路都是僵硬的……你也看到了,我想我这种模样落在夔王的眼中,他一定会觉得我傻乎乎的,我就越来越紧张,怕他对我不满意,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连后背都渗出汗来了……”
黄梓瑕听她越说越是语无伦次,忙安慰她说:“别担心,王爷不会介意,他定是懂得你的。”
妇人立即附和说:“是呢,能嫁给夔王爷,是京城多少女子的梦,我家姑娘也是自小对王爷仰慕有加,这种患得患失的心,小公公定会知道。”
黄梓瑕点头道:“是,奴婢自然晓得。”
王若深深吸气,然后轻声说:“多谢你了。”
除此,她再也没说一个字。
马车到了光德坊附近,黄梓瑕再谢了她们,下了车。
旁边不远就是西市,她觉得马上回王府去似乎不妥,于是便一个人走进西市拐角处一家汤饼店。
汤饼就是面条,小店里面十分狭窄,和她凑一桌的是一对母女,女儿不过七八岁,坐在胡凳上脚都够不着地。母亲用筷子将长长的面条夹成短短的一段一段,喂给女儿吃。
黄梓瑕看着,隐约恍惚。母亲见她一直看着自己,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孩子小,面太长了吃起来不方便。”
“嗯,是啊。”她应着,眼眶却在瞬间热热地烧起来。
她想起十来岁的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帮她夹短面条,坐在对面的父亲摇头说:“都这么大了,还不是被你宠坏了,
正在走神时,忽听到老妇人问她:“小公公是一直在王爷身边伺候的吗?”
她赶紧摇头,说:“也只几天而已,之前都是其他公公在服侍着,不巧这回生病,王爷近身的几位公公都染上了,就临时将我调来使唤几天。”
“那也是小公公做事稳重,所以才得王爷信任。”妇人笑着,又打听问,“那小公公该了解王爷的日常起居?”
“日常……也不是特别了解。”她诚实地说,“我笨手笨脚的,也并不会服侍人,只偶尔跟王爷出来走走。”
“毕竟是王爷身边人,定是深知的。”妇人眉眼笑开了花,“小公公,你跟我们说一说,夔王爷喜欢什么颜色,爱吃什么口味,身边侍女多是什么性情?”
黄梓瑕忽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难以应付的场面:“夔王爷他……不太喜欢别人老跟着,经常一人独处,至于侍女什么的……没见过。”
有严重洁癖,性格冷清,很难对付。她在心里加上一句。
“嬷嬷。”王若终于忍不住,低低唤了她一声。
黄梓瑕才发现王若已经快要将头埋到衣服中了,晕红的脸颊如同浅醉,说不出的动人。
“哎呀,我家姑娘真是的,既然已经收了信物,早日了解王爷,也是理所应当对不对?”妇人赶紧搂了王若的肩笑道。
黄梓瑕这才从她那一连串的问话中得空,说:“姑娘也不必担心,夔王是很好相处的人,而且姑娘是琅琊王家的千金,又生得如此容貌,王爷既然在这么多人中一眼看上了你,必定爱逾珍宝,白首不离。”
王若抬眼望着她,低低地说:“多谢小公公,希望能……如你吉言。”说着,她唇角绽出僵硬的笑容,脸上又蒙上一层惶恐,“我……我一见到王爷,就完全不知怎么办,连走路都是僵硬的……你也看到了,我想我这种模样落在夔王的眼中,他一定会觉得我傻乎乎的,我就越来越紧张,怕他对我不满意,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连后背都渗出汗来了……”
黄梓瑕听她越说越是语无伦次,忙安慰她说:“别担心,王爷不会介意,他定是懂得你的。”
妇人立即附和说:“是呢,能嫁给夔王爷,是京城多少女子的梦,我家姑娘也是自小对王爷仰慕有加,这种患得患失的心,小公公定会知道。”
黄梓瑕点头道:“是,奴婢自然晓得。”
王若深深吸气,然后轻声说:“多谢你了。”
除此,她再也没说一个字。
马车到了光德坊附近,黄梓瑕再谢了她们,下了车。
旁边不远就是西市,她觉得马上回王府去似乎不妥,于是便一个人走进西市拐角处一家汤饼店。
汤饼就是面条,小店里面十分狭窄,和她凑一桌的是一对母女,女儿不过七八岁,坐在胡凳上脚都够不着地。母亲用筷子将长长的面条夹成短短的一段一段,喂给女儿吃。
黄梓瑕看着,隐约恍惚。母亲见她一直看着自己,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孩子小,面太长了吃起来不方便。”
“嗯,是啊。”她应着,眼眶却在瞬间热热地烧起来。
她想起十来岁的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帮她夹短面条,坐在对面的父亲摇头说:“都这么大了,还不是被你宠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