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部分
管宁说抱歉,希望他勉为其难再坚持一段时间。

  管宁也知道太史慈现在的局面,唯有咬牙坚持,在青州全力号召百姓支援前线,更把太史慈所创建的宣传攻势发挥到了极致,稳定青州。

  当然管宁更在担心太史慈“失踪”的事情,毕竟,太史慈已经“失踪”太长时间了的,这对太史慈绝对的不利。

  现在青州的稳定完全靠太史慈的改革成果来维持,由于改革的彻底,使得各个政府部门各负其责,完全不因为太史慈不在青州而有任何的混乱。

  更何况青州高层人士都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所以每个人都像是吃了定心丸一般。

  至于世家大族,在今天的青州还有什么影响力?

  但是不管怎么说,太史慈已经“失踪”将近一个半月了,若是在“失踪”下去,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太史慈是不会令管宁失望的,他写信给管宁,要他配合即将要有所行动的郭嘉,还说郭嘉的行动,就是他现身的端倪。

  在兖州战争结束不久,一直在徐州“违抗”青州政府命令的青州第一军师郭嘉便对外宣称,在不久前,徐州的阙宣谋反事件的真正主使乃是徐州世家大族曹氏家族。

  因为在整个的徐州事件中,获得利益最大的人就是曹豹!

  郭嘉这么做当然是收到了太史慈的命令,以便配合贾诩在长安的行动。

  曹豹是阙宣谋反的背后主使的消息一出,徐州哗然。

  当事人曹豹当然是百口莫辩,其实这件事情郭嘉并不是有意诬蔑他,阙宣谋反的事情本身就和已故的徐州刺史陶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作为陶谦心腹的曹豹要是没有参与这件事情那才是奇哉怪也呢。

  现在陶谦死了,事情变得死无对证,郭嘉说曹豹是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曹豹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与此同时,青州的管宁却写信并且发出通告,“严厉谴责”郭嘉,说郭嘉这么做无疑是在扰乱徐州,还说徐州乃是青州的近邻,现在徐州已经安稳,更有朝廷选好的刺史,郭嘉早就不应该在徐州呆着,现在更说曹豹是幕后主使,到底“弃青州于不顾,置徐州于何地?视朝廷如何物?”

  不过郭嘉却没有把管宁的这番话放在心上。

  首先,郭嘉把徐州的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出示了所谓的证据,更含蓄地说出了自己想要把徐州控制在手里的“野心”,当然,郭嘉并没有说自己想要当徐州刺史,而是推举张昭出任徐州刺史。

  张昭乃是广陵名士,在内政方面才能卓著,在陶谦活着的时候,早就想请张昭做官,可惜张昭一直不假颜色,现在郭嘉提议张昭出任徐州刺史,当然没有人会认为张昭不够资格。

  不过这些人也都知道张昭现在是控制在郭嘉的手里,可以说是郭嘉的人,有张昭当徐州刺史,郭嘉放心得很,不管怎么说,郭嘉的长处在于军事而不在于政治。

  糜竺早已经暗中投向了青州,对于太史慈失踪这件事情的真相知之甚悉,知道这是青州做给别人看的戏,他当然要全力配合,于是当场便表示支持郭嘉的决定。

  赵氏家族和陈氏家族则保持沉默,在他们眼里,谁来做徐州刺史不是问题,问题是谁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利益。

  目前看来,这个郭嘉控制徐州要比曹豹控制徐州好,所以他们采取默认的态度。

  郭嘉在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马上把徐州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