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部分
闻喜城,韩浩见到这五千士兵大为惊奇,一问张琰,张琰则说这是王匡派来的援军,只说青州军已经占领了新绛城,那么闻喜城的西门就会变得很不安全,这些人是为了加强闻喜城的守备力量的。韩浩闻听此言有理,心道这是好事,也不虞有他。
第二天,韩浩便接到了王匡的命令,王匡命令韩浩带领本部人马渡河袭击闻喜城东面河的对岸到现在还没有撤走的青州军的人数的大营,目的是以多击少,以便振奋士气。
韩浩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现在形势有变,现在河的对岸的青州大营未必是空营,很有可能是诱敌之计,希望王匡三思而后行。
王匡现在哪里信他?韩浩这么说王匡却认为韩浩是在找借口想要替青州军占领闻喜城,马上严令韩浩出城攻击青州大营,为了要韩浩出城过河,王匡还对韩浩说早已经到青州的大营中侦查过,那里还是没有几个士兵。
韩浩万般无奈下,唯有带领自己的本部人马五千人出城准备渡河攻击青州大营。为了不令韩浩生疑,韩浩命令张琰这个韩浩信任有加的手下协助韩浩,让张琰带领船队送韩浩渡河,在韩浩攻击过青州大营后,再负责把韩浩接回来,但其实却是命令张琰在送韩浩过河时凿漏韩浩的乘船。
众人各怀心事,忙碌异常,尤其是张琰,所以没有人会注意到在来见张琰的亲兵中已经少了一人……
大河上,声浪震耳欲聋。
韩浩忧心忡忡地看着诃的对岸,深锁的眉头好像冬天的浓雾,根本无法散开。
对于青州军,韩浩已经是彻底的怕了,明明是固若金汤的河东郡,现在才几天工夫,居然就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而现在,自己的主公王匡居然还要他去袭击青州大营,简直就是昏招嘛!
可惜韩浩却毫无办法。
更令韩浩不明白的事情是,就在昨天,韩浩认为既要左右都要袭击青州大营,为何不采取绕道安邑和夏县,采取迂回的战术从南面攻击青州大营,总比强行渡河打草惊蛇的好。
可是王匡却说兵贵神速,本来青州大营就没有多少人,即便是从正面进攻也无不可,己方也没有什么损失,若是惊动了那少得可怜的青州军,那对方也只会选择望风而逃,若是说此,则更能鼓舞军队的士气。相反若是绕道而行的话,也有可能迟则生变,范围不好。
韩浩听了这个理由不由得欲哭无泪:还迟则生变呢!难道现在王匡还看不出来吗,己方对青州军现在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出其不意,鼓舞士气?
基于军人的本能直觉,在潜意识中,韩浩越来越觉得眼前的事情不对头,青州军绝对不会穷极无聊把一座空营摆在那里,那里面一定另有玄机。
可是韩浩对王匡忠心耿耿,对王匡的话从来不怀疑,更想不到自己效忠的主公会有一天针对他,既然王匡十分肯定对岸的青州大营没有多少人马,那韩浩还有什么理由怀疑?
即便是情报有误,韩浩也准备血战到底,既是为王匡尽忠,也是为杜畿报仇。
张琰却在一旁东张西望,他正在等待着自己的人手给自己传来的消息,一旦准备就绪的话,就会有一只小船来接自己。
这一次,闻喜城一共出动了六千人马,这包括韩浩的五千人马和王匡从安邑城调来的五千人马中的一千人马。
韩浩的军队和王匡的军队当然是分开坐在不同的船上,按照命令,韩浩的军队在渡过河之后四千人跟随韩浩去攻击青州大营,剩下的一千人�
第二天,韩浩便接到了王匡的命令,王匡命令韩浩带领本部人马渡河袭击闻喜城东面河的对岸到现在还没有撤走的青州军的人数的大营,目的是以多击少,以便振奋士气。
韩浩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现在形势有变,现在河的对岸的青州大营未必是空营,很有可能是诱敌之计,希望王匡三思而后行。
王匡现在哪里信他?韩浩这么说王匡却认为韩浩是在找借口想要替青州军占领闻喜城,马上严令韩浩出城攻击青州大营,为了要韩浩出城过河,王匡还对韩浩说早已经到青州的大营中侦查过,那里还是没有几个士兵。
韩浩万般无奈下,唯有带领自己的本部人马五千人出城准备渡河攻击青州大营。为了不令韩浩生疑,韩浩命令张琰这个韩浩信任有加的手下协助韩浩,让张琰带领船队送韩浩渡河,在韩浩攻击过青州大营后,再负责把韩浩接回来,但其实却是命令张琰在送韩浩过河时凿漏韩浩的乘船。
众人各怀心事,忙碌异常,尤其是张琰,所以没有人会注意到在来见张琰的亲兵中已经少了一人……
大河上,声浪震耳欲聋。
韩浩忧心忡忡地看着诃的对岸,深锁的眉头好像冬天的浓雾,根本无法散开。
对于青州军,韩浩已经是彻底的怕了,明明是固若金汤的河东郡,现在才几天工夫,居然就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而现在,自己的主公王匡居然还要他去袭击青州大营,简直就是昏招嘛!
可惜韩浩却毫无办法。
更令韩浩不明白的事情是,就在昨天,韩浩认为既要左右都要袭击青州大营,为何不采取绕道安邑和夏县,采取迂回的战术从南面攻击青州大营,总比强行渡河打草惊蛇的好。
可是王匡却说兵贵神速,本来青州大营就没有多少人,即便是从正面进攻也无不可,己方也没有什么损失,若是惊动了那少得可怜的青州军,那对方也只会选择望风而逃,若是说此,则更能鼓舞军队的士气。相反若是绕道而行的话,也有可能迟则生变,范围不好。
韩浩听了这个理由不由得欲哭无泪:还迟则生变呢!难道现在王匡还看不出来吗,己方对青州军现在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出其不意,鼓舞士气?
基于军人的本能直觉,在潜意识中,韩浩越来越觉得眼前的事情不对头,青州军绝对不会穷极无聊把一座空营摆在那里,那里面一定另有玄机。
可是韩浩对王匡忠心耿耿,对王匡的话从来不怀疑,更想不到自己效忠的主公会有一天针对他,既然王匡十分肯定对岸的青州大营没有多少人马,那韩浩还有什么理由怀疑?
即便是情报有误,韩浩也准备血战到底,既是为王匡尽忠,也是为杜畿报仇。
张琰却在一旁东张西望,他正在等待着自己的人手给自己传来的消息,一旦准备就绪的话,就会有一只小船来接自己。
这一次,闻喜城一共出动了六千人马,这包括韩浩的五千人马和王匡从安邑城调来的五千人马中的一千人马。
韩浩的军队和王匡的军队当然是分开坐在不同的船上,按照命令,韩浩的军队在渡过河之后四千人跟随韩浩去攻击青州大营,剩下的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