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部分
>
“各位爱卿,一向在地方上辛劳,此次联袂进京,据说有要事禀报,不知道到底所为何事?”
过了一会儿,少帝刘辩慢慢地开口了,朝廷众臣纷纷静了下来,因为他们知道要发生的事情就在眼前了。
“启奏圣上,臣等听闻洛阳城中,十常侍为害甚烈,干涉内政,臣等请愿,铲除十常侍,还大汉朝廷一个朗朗乾坤。”
在大将军何进的示意下,王匡首先站了出来,递上了自己的奏折,声言要铲除十常侍,顿时在朝廷众臣中引起了震动。
“吾皇圣明,十常侍结党营私,侵吞朝廷财物,大肆结交权贵,排除异已,导致了当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不除之不足以平民愤。”
东郡太守桥帽也是何进的老友了,听了王匡的上奏后,也立即挺身而出,环视朝廷众大臣,而后怒气冲冲地说道。
“圣上,臣等此次进京,并无冒犯圣上威严之意,确实是听闻天下百姓苦十常侍久矣。前有封谞勾结黄巾贼,后有蹇硕挟禁军而威胁大汉朝廷,现在张让、赵忠等人与董国舅勾结,有谋反之意,若不铲除,必将危害江山社稷,臣等皆为大汉臣子,希望能够为国家革除弊病,振兴大汉。”
并州刺史丁原紧接着也站了出来,声音掷地有声,震得大殿之中嗡嗡作响,更令一些朝廷大臣心中暗暗敬佩。
“嗯,还有董爱卿,你有何话要说?”少帝刘辩听了,点了点头然后转向西凉刺史董卓问道。
“圣上,臣与其他几位大人也是一般心思,十常侍为祸已久,如今到了不得不铲除的程度了。为了替圣上分忧,臣此次率领了西凉十万大军而来,无论十常侍如何反抗,臣也有信心灭杀他们,还请圣上恩准。”
218、少帝密诏
218、少帝密诏(一更)
“十万大军?董大人为了杀几个宦官;带了十万大军前来;莫非是有了不臣之心吗?”。董卓的话音刚落;旁边文臣之首突然闪出一人;指着他厉声喝道;话音清越;自然有一股慑人之势;令董卓心下一凛;不由自主后退了一步。
“大人是何人?”董卓目中冷光一闪;稳住了脚根问道。
“此乃当今国丈;太傅蔡邕大学士。”旁边立即就有官员小声地说道;令董卓心中一震。
“太傅大人说得对;董大人;西凉黄巾贼势浩大;你不将十万大军留在西凉剿匪;却意图率领大军进京;究竟意yu何为;莫非真有反意?”
就在此时;另外一名中年儒生也跟着上前大喝了起来;他神态端庄;一身正气;气宇轩昂;目光炯炯;不怒自威;令人不敢直视。
“汝又是何人?”董卓再次心中一颤;吓得后退了一小步;随即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连忙又恢复了神情;重新上前问道。
“本官乃太保陈耽。”
对于陈耽;董卓还是听说过的;毕竟陈耽以前就是司徒;三公之一;虽然他们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是也知道他是一个耿介的儒生士子。
“二位大人见谅;我们董大人率领大军进京;确实是一翻好意;并无任何对圣上不敬之心;否则的话又怎么会服从朝廷的命令;屯兵于八关之外。所以这其中一定是有所误会;而且我们率领大军而来;其实也是为了肃清洛阳周围的一衅巾余贼;为朝廷分忧的。”
就在此时;董卓旁边的李儒也上前一步;朝着二位大人施了一礼;恭敬地说道;他身为�
过了一会儿,少帝刘辩慢慢地开口了,朝廷众臣纷纷静了下来,因为他们知道要发生的事情就在眼前了。
“启奏圣上,臣等听闻洛阳城中,十常侍为害甚烈,干涉内政,臣等请愿,铲除十常侍,还大汉朝廷一个朗朗乾坤。”
在大将军何进的示意下,王匡首先站了出来,递上了自己的奏折,声言要铲除十常侍,顿时在朝廷众臣中引起了震动。
“吾皇圣明,十常侍结党营私,侵吞朝廷财物,大肆结交权贵,排除异已,导致了当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不除之不足以平民愤。”
东郡太守桥帽也是何进的老友了,听了王匡的上奏后,也立即挺身而出,环视朝廷众大臣,而后怒气冲冲地说道。
“圣上,臣等此次进京,并无冒犯圣上威严之意,确实是听闻天下百姓苦十常侍久矣。前有封谞勾结黄巾贼,后有蹇硕挟禁军而威胁大汉朝廷,现在张让、赵忠等人与董国舅勾结,有谋反之意,若不铲除,必将危害江山社稷,臣等皆为大汉臣子,希望能够为国家革除弊病,振兴大汉。”
并州刺史丁原紧接着也站了出来,声音掷地有声,震得大殿之中嗡嗡作响,更令一些朝廷大臣心中暗暗敬佩。
“嗯,还有董爱卿,你有何话要说?”少帝刘辩听了,点了点头然后转向西凉刺史董卓问道。
“圣上,臣与其他几位大人也是一般心思,十常侍为祸已久,如今到了不得不铲除的程度了。为了替圣上分忧,臣此次率领了西凉十万大军而来,无论十常侍如何反抗,臣也有信心灭杀他们,还请圣上恩准。”
218、少帝密诏
218、少帝密诏(一更)
“十万大军?董大人为了杀几个宦官;带了十万大军前来;莫非是有了不臣之心吗?”。董卓的话音刚落;旁边文臣之首突然闪出一人;指着他厉声喝道;话音清越;自然有一股慑人之势;令董卓心下一凛;不由自主后退了一步。
“大人是何人?”董卓目中冷光一闪;稳住了脚根问道。
“此乃当今国丈;太傅蔡邕大学士。”旁边立即就有官员小声地说道;令董卓心中一震。
“太傅大人说得对;董大人;西凉黄巾贼势浩大;你不将十万大军留在西凉剿匪;却意图率领大军进京;究竟意yu何为;莫非真有反意?”
就在此时;另外一名中年儒生也跟着上前大喝了起来;他神态端庄;一身正气;气宇轩昂;目光炯炯;不怒自威;令人不敢直视。
“汝又是何人?”董卓再次心中一颤;吓得后退了一小步;随即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连忙又恢复了神情;重新上前问道。
“本官乃太保陈耽。”
对于陈耽;董卓还是听说过的;毕竟陈耽以前就是司徒;三公之一;虽然他们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是也知道他是一个耿介的儒生士子。
“二位大人见谅;我们董大人率领大军进京;确实是一翻好意;并无任何对圣上不敬之心;否则的话又怎么会服从朝廷的命令;屯兵于八关之外。所以这其中一定是有所误会;而且我们率领大军而来;其实也是为了肃清洛阳周围的一衅巾余贼;为朝廷分忧的。”
就在此时;董卓旁边的李儒也上前一步;朝着二位大人施了一礼;恭敬地说道;他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