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部分
br />
  阶下一名中年文官站了出来,拱手进言,刘辩一看,认得他是那什么何南尹许相,一向与永乐少府樊陵关系友好,后来董卓得势时他们二人皆飞黄腾达,皆因他们是最先投靠董卓的朝廷官员,怪不得此时见樊陵形势不好要站出来帮忙了。

  “各位大人,如今少帝登基,朝廷再困难也应该比起当ri少帝为太子时赈济江南百姓的情况要好一些。微臣记得,当时少帝可是连自己的王袍也拿去典当了粮食的,结果帮助十余万江南百姓渡过了难关。我们洛阳一向是天下富庶之地,又是一国之都,难道说大家手里都有钱使而让国库空虚吗?圣上,如果国库实在空虚了,微臣认为倒是可以再向洛阳城内的富户借一借。”

  看了看周围的大臣们的反应,太仆荀彧站了出来大声地说道,顿时周围的大臣们听了纷纷变了脸se,唯有一帮儒家士子一向甘守清贫,此时倒是毫不动容,但是大多数大臣们心中都有鬼,所以低下了头不敢看向刘辩,只在心中暗暗记恨太仆荀彧不知好歹。。。)

  s

  199、敲定此事(二更)

  “太仆大人为国着想,此心可嘉,不过向富户借钱倒是不用了。各位爱卿也不必担心,国库里面并非空虚的,先帝曾经留下了一笔钱财,那都是他多年来省下来的,就是用于如今国难之时。不仅如此,上次上军校尉蹇硕伏诛,朕派人抄了他的家,从他的家中抄出了三十万金银,足够朝廷应着所需了。不过朕也由此知道了,咱们大汉的臣僚家中还是过得不错的,像蹇硕这样的可以说是富甲天下富可敌国了。当然,朕也不想追究大家的钱财是如何来的,只是希望大家心中能够多一些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不要走了像蹇硕那样,不然朕的国库又得发财了。”

  刘辩扬手止住了一些大臣,坐在高高的金銮殿上,气势十足地指着下面的众臣开玩笑似的说道,但是却听得众多大臣背上出了一身汗,脸se也苍白了起来。

  好在刘辩似乎只是开了个玩笑,说完之后就转移了话题,让大家讨论一下大鸿胪陈宫提出来的这个方案的可行xing,今天当朝就得定下来。

  “各位爱卿,本宫想说几句。”此时,一直在玉帘之后默默不语的何太后突然出声了,此时文武百官纷纷垂手恭敬地立着,面向金銮殿上,聆听着何太后的懿旨:

  “少帝新立,年纪尚幼,处理政事还不周全,须得各位大臣多多辅助。不过,今天本宫观少帝言行,心中颇为欣喜,因为少帝虽然年幼,但是思虑问题却并无偏颇,当然这也是众位大臣集思广益的结果。在处理修建先帝陵寝和安排民间chun耕这两件事情上面,少帝的做法颇为妥当,本宫认为可以施行,这样两件事情齐头并进,互相不误。当然,本宫不yu干预朝政。一切还得看众位大臣的意思,少帝若有想得不周全的地方,大家就帮忙周全周全。”

  何太后这一发话。自然文武百官都不会反对了,而对于朝廷拨款的事情,经过了大臣们商议计算,规定了给予民夫的工钱数目。同时还决定用畜耕农具做为酬劳的一部分,这样算下来国库只需要再拨十五万两金银就足够了。

  刘辩当即拍板定了下来,不过为了防止有关官员中饱私囊,刘辩派新任的三公司徒王允跟进此事,全程负责司徒王允放民夫的工钱问题。并且按时向刘辩汇报。

  对于司徒王允,刘辩通过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此人心中颇为忠直,在国难之时临死不逃,所以将这样的事情交给他去办,刘辩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

  “今ri大典就此结束,各位爱卿下来将朝会上的一切布置安排下去,务必保证chun耕和先帝陵寝两年事情不得耽误了。”